星巴克中國出售懸而未決 哪些私募股權機構參與競逐

隨着高瓴資本、信宸資本、凱雷投資等的加入,星巴克中國的併購競賽變得更爲激烈。

早在2024年年末,業內傳出了星巴克中國股份可能被收購的消息。彭博社報道稱,星巴克正在爲中國業務探尋多種方案,其中包括出售該項業務部分股權的可能性,並指公司已非正式評估了包括中國本土私募股權機構在內的多箇中國潛在投資者的興趣。

6月24日,星巴克中國就近日收購傳言作出迴應稱,星巴克堅信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增長機遇,正在評估把握未來增長機遇的最佳方式。可以確認的是,星巴克目前沒有考慮完全出售中國業務。

業績增長乏力

據財聯社報道,目前交易結構尚未敲定。星巴克中國業務估值約爲50億至6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爲358.55億元至430.26億元,由高盛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該交易預計將持續到2026年。

高瓴資本作爲中國私募股權巨頭,曾投資過蜜雪冰城、海底撈、喜茶等知名餐飲品牌,其在數字化轉型和會員體系建設方面的經驗,被認爲可能爲星巴克中國業務帶來新的活力。凱雷投資則在亞洲消費賽道擁有豐富的經驗,曾收購麥當勞中國、日本KFC等餐飲資產,擅長通過品牌運營和區域協同提升價值。

除了高瓴和凱雷,方源資本、信宸資本等也積極參與其中。信宸資本是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私募股權子公司,其在跨國公司中國業務分拆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曾參與麥當勞中國的股權重組。這些機構的參與,不僅爲星巴克中國業務的出售增添了競爭性,也爲其未來的戰略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是中國咖啡市場的領軍品牌之一。然而,近年來,隨着國內咖啡市場競爭的加劇,星巴克的市場份額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長已經明顯放緩。2024年,星巴克中國營業收入爲29.58億美元,同比下降1.4%。202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國營收7.44億美元,同比僅微增1%,但整體盈利能力受到顯著影響。同期,瑞幸咖啡營收88.65億元,同比增長41.2%,是同期星巴克中國營收的1.6倍。

與此同時,星巴克的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員工工資和福利成本的上升,以及促銷活動增加帶來的成本壓力,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近年來,瑞幸咖啡、庫迪咖啡等本土品牌的崛起,給星巴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些本土品牌以低價策略迅速搶佔市場份額,吸引了大量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數據顯示,超60%的中國消費者傾向平價咖啡品牌,而星巴克的單杯均價爲37元,相比之下,瑞幸的客單價僅爲14.58元,這種價格差距使得星巴克在吸引消費者方面處於劣勢。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星巴克以5.6%的年市佔率,位列中國咖啡行業第二,2024年市佔率跌至4.2%,其第二的位置被庫迪(市佔率4.4%)取代;而瑞幸咖啡的市佔率由2022年的6.1%提升至2024年的11%,爲行業市佔率第一。

此外,星巴克的供應鏈優勢逐漸被稀釋。隨着競爭對手店鋪數量和銷售額的增長,星巴克的供應鏈能力受到挑戰,進一步削弱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也對星巴克的業務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前,中國消費者對價格更爲敏感,而星巴克的高價策略限制了其市場滲透。同時,新茶飲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崛起,分流了部分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羣體。從會員年齡結構來看,星巴克銀卡及以上會員中30歲以下羣體佔比不足40%,與之對比,美團Z世代佔比超40%,凸顯出星巴克在吸引年輕消費者方面存在短板。

交易結構尚未敲定

面對盈利能力承壓的現狀,星巴克也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

一方面,星巴克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入,通過推出本土化產品和創新飲品來吸引消費者。例如,2025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國推出了比利時黑巧系列等新品,並通過聯名史努比等品牌實現跨界創新。另一方面,星巴克也在優化門店佈局,拓展下沉市場。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星巴克中國門店總數達到7758家,覆蓋超過1000個縣級市場。

星巴克此前還宣佈自6月10日起,下調非咖啡類產品的價格,降價產品包括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等共計數十款。以大杯預估銷量計算,平均價格降幅5元左右。

儘管星巴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仍面臨諸多挑戰。2025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國雖然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5%,但平均客單價仍下降了4%。

長期來看,星巴克的挑戰與日俱增。據星巴克2022年的規劃,中國門店總數將在2025年達到9000家,但截止到2025年3月底,門店數量爲7758家,按照星巴克內部的預計,開店目標大概率難以完成。

今年1月,星巴克全球CEO Brian Niccol走訪中國後公開表示,“我看到這個市場的活力和未來的機會。我還看到了一些短期內可以做出的調整,來增強我們的業務,同時繼續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便在中國持續取得增長。公司對交易的具體實施方案持靈活態度,希望在其中擁有重要比例的股份。”

此次出售計劃的背景是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激烈競爭和增長壓力。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星巴克有望藉助本土資本的力量,進一步優化其在中國的業務佈局,提升市場份額。目前,交易結構尚未敲定,星巴克尚未決定是出售控股權還是少數股權,甚至是否會保留某些部分,例如其供應鏈。

星巴克中國方面迴應稱,目前沒有考慮完全出售中國業務,而是正在評估把握未來增長機遇的最佳方式。星巴克堅信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增長機遇,並將繼續專注於實現中國業務的重振增長。

而這不僅是星巴克中國業務戰略調整的重要一步,也反映了跨國品牌在中國市場尋求本土化合作的趨勢。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