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成民企轉型升級“關鍵變量”

科技日報記者 孫明源 陳汝健

“新質生產力正在改變民營經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養元智匯”)董事長姚奎章代表如是表示。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民營經濟與新質生產力的關係尤爲密切。作爲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最具競爭力的經營主體,民營企業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力軍。

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新質生產力也是其保持活力、追求可持續增長、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部分代表委員就新質生產力如何改變民營經濟展開了熱烈討論。

有助於生產效率提升

在姚奎章看來,新質生產力爲企業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在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過程中,生產要素可以得到更加高效合理的配置,生產組織形態也會得到優化。

“養元智匯已開始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推進智能分析平臺建設,爲產品研發、市場推廣以及供應鏈管理等環節提供數據支持。”姚奎章介紹,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相融合,該公司實現了“業財一體化”,經營決策的及時性、有效性得到了提升。此外,通過挖掘各個生產環節中的節能空間,該企業的生產效率也有所提高。

“從產業鏈來看,國有經濟主要集聚在產業鏈條的上游和基礎環節,而民營企業則大多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民營經濟,才能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長聘副教授張亞光認爲。

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新質生產力的三大催生動力。在這三個方面,民營企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正着力推動民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引導民營企業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同時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生產工藝、設備、技術的綠色低碳改造力度,增強產業鏈韌性。

“我們鉚足了勁,以創新爲驅動提升競爭力。”姚奎章表示,新質生產力不僅有助於生產和銷售效率的提升,還能塑造出全新的企業形態。

更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代表認爲,通威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即是長期關注科技創新。近年來,在不斷加強技術研發與生產降本增效的同時,該集團在促進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主要產品銷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

“我們在行業多個關鍵領域積極探索創新。截至2025年2月,該公司光伏板塊專利累計授權數量已達2717件。”劉漢元強調,企業也要充分認識到,創新是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無論是提升效率、改進研發,還是降低成本、擴大規模,創新都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不只是全要素增長,還有產業結構的優化。對此,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黃代放代表深有體會。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集團將提升和改進產業結構作爲工作重點,加快產品數字化、智能化和無人化升級,並積極擁抱新技術,開拓佈局海外市場。“調整後的產業結構,更加符合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黃代放說。

在黃代放看來,因爲未來衆多的創新,包括產品和管理創新都將基於AI開展,所以民營企業應該抓住AI浪潮。“今年,我特別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應急產業上的應用。”黃代放表示,泰豪集團已經建立了人工智能應急實驗室,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感知智能、決策智能等關鍵技術,應對應急管理當中的核心問題。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劉漢元還帶來了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以專利爲抓手推動光伏行業創新發展等建議,其中包括用AI技術爲可再生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領域賦能,帶動相關企業實現基於新質生產力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