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ASIC新簽訂單環比暴增 戴偉民:這樣的數據是過往沒有的|直擊業績會

《科創板日報》8月25日訊(記者 郭輝)“近期主要受到AI雲側、端側需求帶動,公司訂單增長明顯。隨着這些訂單逐步轉化爲收入,ASIC業務將持續推動業績增長,爲公司未來營業收入的提升提供堅實支撐。”芯原股份今日上午舉行2025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在業績會上如是稱。

今年上半年,芯原股份新簽訂單16.56億元,同比提升38.33%,主要爲芯片設計業務及量產業務訂單。其中,其芯片設計業務新簽訂單7.84億元,同比增長141.32%;量產業務新簽訂單6.65億元,同比增長 39.60%。

在今年第二季度,ASIC業務中設計收入新簽訂單超過7億元,環比增長超700%,同比增長超350%;量產業務新簽訂單近4億元。戴偉民表示,“這樣訂單大幅增長的數據,是芯原過往沒有的。”

芯原股份上半年虧損有所擴大。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期內營業收入實現9.74億元,同比上升4.49%;歸母淨利潤爲-3.20億元,去年同期爲-2.85億元。單季度來看,芯原股份Q2歸母淨利潤爲-9951萬億,環比減虧54.84%。

對於公司盈利前景,戴偉民表示,芯原股份作爲平臺服務公司,關注業務規模及增長趨勢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增長、達到一定規模,就能夠實現盈利,“規模效應是芯原這類平臺型服務公司的特點。”

在業務增長的同時,芯原股份持續擴充研發團隊。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研發人員合計1805人,研發人員的佔比爲89.31%,去年同期爲1640人。

戴偉民在業績會上回應了此前外界對芯原團隊規模增長過快的質疑。“堅持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也是公司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得益於公司優異的招聘質量和高效的培訓機制,近年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已完成內部培訓並對今年已經展開和正要承接的多個芯片大項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未來隨着行業逐步復甦,公司項目數量增加,這批研發人員將在各自崗位上發揮關鍵作用。”

針對AI類市場需求,就芯原ASIC定製技術而言,該公司已擁有包括FinFET和 FD-SOI先進工藝節點在內的芯片成功流片經驗,目前已實現5nm FinFET系統級芯片一次流片成功,多個5nm/4nm一站式服務項目正在執行。

其他AI算力芯片業務進展方面,據介紹,芯原NPU IP已在全球91家客戶的140多款芯片中獲得採用,覆蓋了服務器、汽車、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10多個市場領域,相關芯片出貨已經近2億顆。芯原的NPU可爲移動端大語言模型推理提供超過40 TOPS算力,並且已經在知名企業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量產出貨。

此外,在上半年,芯原AI-ISP芯片定製方案也已經在知名廠商的智能手機中量產;今年上半年,芯原面向汽車和邊緣AI服務器推出了可擴展的高性能GPGPU-AI計算IP,並且正在與多家領先的AI計算客戶深度合作。

戴偉民表示,金融、醫療、教育等衆多垂直領域的微調卡跟推理卡的需求量,將大大超過雲端訓練卡。

不僅如此,“真正賺錢的AI,在端側”。戴偉民稱,自動駕駛是目前最大的端側應用場景,而智能眼鏡則是值得關注的增量市場。

據瞭解,爲滿足面向汽車應用的定製芯片的特殊要求,芯原的芯片設計流程已獲得ISO 26262汽車功能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車規級高性能智慧駕駛SoC設計平臺已完成驗證,並在客戶項目上成功實施,該平臺可爲自動駕駛和ADAS等高性能計算需求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芯原各類處理器IP也已獲衆多汽車芯片企業採用。

在AI眼鏡領域,芯原正在着力AI/AR眼鏡的技術平臺優化和產業化,除了已爲某知名國際互聯網企業提供AR眼鏡的芯片一站式定製服務之外,還有數家全球領先的AI/AR/VR眼鏡客戶正在與芯原進行合作。

戴偉民表示,AI眼鏡的核心需求是輕量、長續航、低成本。如果產品重量低於30g、續航可達8小時、價格在2000人民幣以內,預計眼鏡銷售量能夠達到100萬到200萬的規模,而ASIC的業務模式將能夠很好滿足這樣的定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