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房用上30項前沿技術
2月21日,記者從中建四局獲悉,不久前,由其聯合廣州市花都區委、區政府打造的廣州市花都區首個新型農房試點項目完工交付。該項目運用30項前沿技術,破解了65項農房難題。
新型農房依託中建四局自主研發的CF-MiC建造體系,可如同造車流水線一般高效生產組裝新農房,整體裝配率高達92.5%,實現了建造流程的高效化。
“新型農房實現1周在工廠中生產完成,現場30天交付,工期縮短近60%。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利用該建築體系可使得現場工程量減少80%,建築垃圾減少75%,材料損耗降低25%。”該項目負責人向文武介紹。
據介紹,新型農房項目在建設中還巧妙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確保房屋具備卓越的抗震抗風性能,能夠抵禦8級地震與14級以上臺風,採用了地下樁基配合條形基礎,進一步穩固結構體,爲住戶築起一道安全可靠的防線。
綠色、低碳是新型農房的顯著特點。“新型農房融入嶺南建築特色,以天井爲核心,提升採光通風性能,減少能耗,實現被動式節能。”中建四局一公司廣州分公司總工程師喻祥發介紹,房子採取“屋頂光伏+MIC模塊化”前沿模式,結合BIPV光伏節能系統和節能設備,實現“自給自足、餘電併網”,預計年發電量達15000千瓦時,相當於1800戶家庭一天的正常用電量。
據介紹,新型農房廣泛採用綠色建材,使用比例達30%。在家居設備選擇上,項目採用節能燈具、節水器具、低能耗空調和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等節能家居設備,將家庭的總能耗降低30%—50%。
“通過模塊化、智能化生產,我們可把新型農房的毛坯、粗裝修單方造價控制在較低範圍內,並集合5G、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雲計算技術,將農房升級爲智能化的生態系統,讓新型農房惠及千家萬戶,助推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建四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