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前沿技術成新引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3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9%。
從三大門類看,1—2月份,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製造業增長6.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
受訪專家表示,受到有效工作日減少、加徵關稅等因素影響,1—2月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出現放緩,拖累整體工業增長,但仍好於去年全年水平,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態勢明顯,“兩新”政策加力擴圍也帶動相關行業和產品較快增長。不過,目前市場有效需求仍顯不足,工業企業盈利水平較低,工業品出口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下階段,要持續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向新向好發展。
今年開年前兩個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一定放緩,比去年1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1—2月製造業增加值增速較去年12月放緩0.5個百分點至6.9%,是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的主要拖累因素。主要原因是今年1—2月日曆天數比去年同期少1天,工作日少2天。同時,年初出口增速較去年12月明顯回落,1—2月規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速較去年12月下滑2.6個百分點至6.2%,也對製造業生產有一定影響。
不過,1—2月規上工業增速仍比去年四季度和全年分別加快0.2個、0.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7個百分點,已連續19個月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對1—2月份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54.6%。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爲32.0%,已連續24個月保持在30%以上,工業產業結構持續向好。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指出,1—2月份,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爲87.8%,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汽車等7個行業兩位數增長;在統計的623種主要工業產品中,378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增長面爲60.7%。
“目前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態勢明顯。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快融合背景下,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驅動產業變革增強,日益成爲工業發展新引擎。”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當天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指出,今年前兩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比上年全年加快0.2個百分點。從產品看,1—2月份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分別增長27%、19.6%。國產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電子、汽車等重點工業領域規模化應用加快,賦能產業創新發展,算力需求的擴大帶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前兩個月數字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服務器產量增長73%。
與此同時,“兩新”政策加力擴圍,也帶動相關行業和產品較快增長。
孫曉表示,2025年,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加力擴圍實施,有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激發消費潛力釋放,拉動工業經濟增長。在設備更新政策等因素帶動下,1—2月份,規模以上鐵路運輸設備製造、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製造、農林牧漁專用機械製造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8.1%、23.7%、9.9%。以舊換新方面,在汽車報廢、置換更新補貼政策等因素帶動下,1—2月份,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13.9%、47.7%,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充電樁產量增長32.2%。
在工業總體平穩增長的同時,付凌暉也強調,“目前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部分行業價格低迷,一些企業效益不佳。下階段,要落實好全方位擴大內需各項舉措,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改善企業經營,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爲95.5%,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其中,受房地產市場影響,位於上游的水泥和鋼鐵行業產量仍在下降。今年1—2月,全國水泥產量1.71億噸,同比下降5.7%;粗鋼產量16630萬噸,同比下降1.5%。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葛昕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內鋼材市場逐漸迴歸了行業基本面,隨着傳統施工旺季的逐漸展開,國內鋼市將形成“供需雙增、震盪向上”的格局。因此預計3月份國內鋼鐵產量或將繼續小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的《關於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在提出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時提到,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出臺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過強化產業調控、提質升級破“內卷”。持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推動鋼鐵產業減量重組。
這一基調之下,全國粗鋼產量增長幅度有限,具體壓減規模有待確定。
“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發展態勢持續向好。下一步要在激發傳統產業活力、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積極部署未來產業上下更大功夫,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爲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新動力。”付凌暉說。
展望未來,王青表示,貿易關稅因素對出口的影響可能在短期內有進一步顯現。加之去年同期基數仍偏高,預計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將回落至5.5%左右。全年來看,由於外部經貿環境變數加大,2025年我國出口有可能明顯減速,但在“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宏觀政策取向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下,內需回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將對工業生產形成一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