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藝人逃兵頻傳!從閃兵案看兵役制度的要求、目的為何

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時事掃描

二、命題趨勢

各國兵役制度有徵兵制與募兵制,目的均是維護國家安全、確保兵力來源、強化危機動員能力、培養公民責任與國家認同。有國家以募兵制提升專業戰力,有國家採徵兵制或搭配替代役,以兼顧國防需求與社會多元期待。本新聞命題焦點:兵役制度目的(國防安全、動員備戰)、兵役制度比較(徵兵vs.募兵、替代役)、憲法義務(公民責任、共同體義務)、程序正義(審查透明、公平免役)、制度信任與國家安全(動員韌性、社會支持)。常混淆點:徵兵≠軍力較強、募兵≠完全無動員壓力、替代役≠免履行義務、簡化程序≠比較公平、宣導增加≠可取代制度監督。

三、牛刀小試

我國憲法明定人民有服兵役之義務,兵役制度的公平性與可信度攸關全民防衛韌性。近年有役男被質疑以不當方式取得免役資格,引發社會對免役制度可能遭濫用之疑慮。學者指出,若審查流程欠缺透明與責任機制,恐削弱人民信任並影響國家安全。在民主法治運作下,下列何者最能迴應公民義務、程序正義與國防安全之兵役制度要求?

(A)依法強化審查與責任追究,以維持制度信賴與整體公益

(B)增加服役激勵與政策宣導,以提升役男參與之整體意願

(C)統一採常備兵役制度措施,以確保國防能量與政策推動

(D)簡化免役審查與評估流程,以降低爭議來源與行政負擔

答案:A

解析:(A)可以處理制度信任、責任落實與國防安全,是最能呼應題目核心的作法。(B)宣導或誘因只是提升意願,無法解決制度漏洞或濫用問題,與題目核心之關聯性低。(C)屬兵役模式調整,未能迴應程序正義與制度信賴問題。(D)過度簡化恐削弱程序正義與審查品質,無法迴應公平性與法治要求。

四、歷屆試題

假設在2010年代有甲、乙、丙、丁、戊五個國家,以下爲這些國家的一些特色:

甲國:人民需要負擔高額的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最高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

乙國:有蓬勃發展的國際與國內的非政府組織,人民可以自由地組織或參加

丙國:以國民生產毛額計算,國營企業對該國的貢獻度爲民營企業的1.5倍

丁國:擁有先進的資訊統計科技,可完全監控該國新聞以及社交媒體的內容

戊國:不論性別或信仰有何差異,國民只要達到一定年齡都有服兵役的義務

比較以上國家的政府與人權保障,下列推論何者最正確?(2018學測)

(A)甲國與戊國都不屬於自由民主的國家

(B)甲國與丙國應有強大社會運動與政黨

(C)乙國與丁國對言論自由保障落差很大

(D)丁國與戊國對隱私權的保護情形接近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