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翠玉白菜捷克亮相「接恐嚇郵件」 哪一做法最恰當?

「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布拉格時間9月11日晚上7時開幕,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131件故宮國寶文物,於逾200年曆史的捷克國家博物館優雅登場。記者陳宛茜/攝影

一、時事掃描

二、命題趨勢

2025年9月,我國故宮文物首度大規模赴歐展出,在捷克國家博物館登場,引發國際媒體高度關注。展覽期間,出現恐嚇郵件威脅展場安全,促使臺捷雙方迅速提升安檢措施並展開跨國合作。當時我國與中國的外交高層幾乎同時訪歐,外媒認爲該展覽不僅是文化交流,更象徵國際政治角力與文化外交競逐,凸顯文化資產在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本新聞命題焦點:文化資本(象徵價值、國際形象、文化外交)、機會成本(資源取捨、公共服務、政策衡量)、公共安全管理(安檢、監控、跨國合作)、民主法治(透明決策、比例原則、專業治理、公民參與)、國際合作(跨國協作、文化交流、共同防護)。

三、牛刀小試

我國故宮博物院與捷克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百件國寶,百個故事」特展,展出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珍貴文物。該展爲「Taiwan Culture in Europe Year」活動之一,臺灣外交部長出席開幕儀式,以文化爲媒介加強與歐洲夥伴的價值觀與文化連結。展覽期間,行政院接獲匿名恐嚇信件,威脅如不停止展覽,捷克博物館可能遭縱火、失竊或暴力襲擊。國內對此事件之輿論分歧,有主張立刻撤展以降低風險,也有強調持續展出以展現文化外交與國際合作對話。從民主法治與公共決策視角來看,下列哪一做法最恰當?

(A)依國際規範持續展出,並公開風險評估、與警方及外交單位協作

(B)立即終止展覽並撤回文物,以零風險方式避免任何安全事件發生

(C)由單一政府機關接管後續展覽,統一權力以確保決策快速不延誤

(D)以複製品全面取代真品展出,直接降低風險且不必採取其他措施

答案:A

解析:(A)依據國際博物館組織(ICOM)及UNESCO文化資產保護規範,展覽應在安全可控範圍內持續進行,並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風險評估,結合警方與外交單位合作,兼顧文化外交與公共安全,符合比例原則與民主法治精神。(B)撤展雖可降低短期風險,但完全撤展屬過度退縮,損害文化交流與國際信任,不符民主社會的多元價值平衡。(C)將權力集中於單一機關,忽視專業治理與分權原則,易導致政治化與決策不透明,不符合公共決策程序。(D)複製品無法真實展現原文物之歷史與文化價值,而且即使是複製品展出,仍須維持基本安全措施,且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四、歷屆試題

繼國語與英語配音後,霹靂布袋戲近年與日本動漫腳本大師合作,傳爲佳話,讓更多文化地區的人認識布袋戲。下列何種概念與敘述最能傳達這段佳話?(2019指考)

(A)在地傳統文化積極與他國公民合作,是一種「全球公民」實踐行動的展現

(B)在地傳統文化因全球化帶來跨國交流合作,是文化面向的「全球化」表現

(C)在地傳統文化將日本文化融入的跨國合作,是一種「另類全球化」的展現

(D)在地文化反對全球化浪潮壓迫並與新文化合作,故是「反全球化」的表現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