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圖〉領銜 故宮國寶於捷克展出
故宮蕭宗煌院長(右)與捷克國家博物館盧卡其(左)於翠玉白菜前合影。(故宮提供)
被稱爲是「皇帝的玩具箱」的多寶格〈紫檀嵌瓷博古圖櫃〉,與歐洲皇室的藝術珍奇室相互呼應。(故宮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精選131組件珍貴典藏,於捷克國家博物館推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展期至12月31日。展覽以「用文物說故事」爲策展理念,首度將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帶到歐洲,並展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被譽爲「皇帝玩具箱」的〈紫檀嵌瓷博古圖櫃〉(多寶格)等重量級文物,透過十大主題單元,呈現跨越8000年的歷史脈絡與東西文化交流。
展覽於當地時間12日在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行記者會,故宮院長蕭宗煌、副院長兼策展人餘佩瑾,以及捷克國家博物館總館長盧卡其、策展人茨哈克、海蓮娜等出席,向國內外媒體介紹展覽理念與亮點。
盧卡其回憶,20年前首次造訪故宮時,即希望有朝一日能將故宮文物帶到捷克分享,如今夢想成真。這次展覽迎來故宮131組件珍品,展覽結束後,也將親自護送包括〈翠玉白菜〉在內的展品返臺,以確保文物安全。
蕭宗煌指出,本次策展突破以往僅以皇室收藏、歷史脈絡爲主的方式,而是以更貼近當代生活的角度規劃,將文物與現代人日常連結,拉近東西方文化距離。
餘佩瑾介紹,展覽入口以18世紀清宮與世界交會爲視覺意象,呈現清代與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重點展品〈多寶格〉分層收納72件微型文物,其中有結合鐘錶工藝的香水瓶、西方制貝殼飾物等,體現清宮收藏的雅趣與跨文化互動。另一件焦點〈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全長1100公分,描繪超過4000人物,由五位清宮畫師於乾隆年間合繪,不僅重現市井百工,更透過數位投影與互動桌,讓觀衆身歷其境。
展覽設計十個主題單元,包括「文人的日常生活」、「清明盛世下的庶民」、「東方的神鬼傳奇」等,串聯從器物工藝到文化想像的故事。例如〈透光古鏡〉展示古代鑄鏡工藝如何藉光線投影花紋,〈赤壁懷古〉再現歷史名戰與詩畫靈感,另有呼應捷克觀衆熟悉文化符號的〈宮廷藝術中的貓〉、〈鯉魚躍龍門〉、〈異獸獻祥瑞〉,以東方寓意引起共鳴。
這回展覽也是「2025歐洲臺灣文化年」的重要項目,故宮表示,藉由「文物說故事」,展現中華文化之美,爲臺捷文化交流開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