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務實面對歷史 降低衝突風險

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左)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遞交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簽署的投降書。(新華社)

AIT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讓獨派大嗨。在美中貿易談判之際,美方選在此時拋出的對臺政策,無疑的只是政治上的戰略和籌碼。無論如何,美方「一中政策」並未有改變跡象,臺灣與其糾結於歷史詮釋,不如務實地研擬臺美關係因應對策,以及如何拓展對外關係。

美中貿易第四輪談判15日落幕,雙方並無太大進展,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雙方1個月後可能會再上談判桌。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施壓,多數國家爲求降低輸美關稅,都急忙順應川普要求,大陸卻能維持自己的步調,讓美方不得不端出更多的政治籌碼。

過去美方對於臺灣政治地位的歸屬,大多選擇避而不談或是含混以對,甚至不支持臺獨,但AIT日前面對媒體詢問,在反駁中共二戰論述的同時,卻主動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讓外界不得不質疑這是美方的政治盤算,亦即拿臺灣問題作爲美中談判的附帶籌碼。

儘管美方說法讓過去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的獨派人士大爲振奮,視爲推動臺灣獨立和建國的重要跨步,但事實上,美方從未改變「一箇中國政策」,也從未認同臺灣獨立。對美國而言,此時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只是對付大陸的戰略運用,而非改變對臺獨的態度。

川普政府因爲擔心影響美中談判和「川習會」生變,日前拒絕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紐約,更不惜對臺灣祭出「20%+N」的高關稅,在在顯示民進黨自恃「歷年最佳」的臺美關係已陷入停滯甚至倒退危機,加上兩岸未能化解緊張情勢,都讓臺灣對外拓展空間處處受限。

面對美國關稅和投資壓力,臺灣亟需透過CPTPP等多邊經貿組織、與各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甚至拓展大陸市場,來分散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風險。換言之,賴政府此刻需要的是務實面對臺灣困境,並積極找出最佳策略,不斷糾結於美方政治操作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不僅無助於解決臺灣可能面臨經貿難題,也難拓展我國際空間,反而會加大兩岸衝突風險,宜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