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談判資訊不對等 美恐各個擊破
美國與多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各國利益不同,加上資訊不對等,恐被美方各個擊破。圖爲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過去一週,美中陷入關稅報復螺旋,川普政府爲了向中國大陸施壓,開始在召喚盟友、呼朋引伴,臺灣及日韓皆被列爲「對等關稅」首波談判對象。然而,美國與多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各國利益不同,加上資訊不對等,恐會陷入囚徒困境,被美方各個擊破。
美國總統川普9日宣佈,暫緩實施75國的對等關稅90天(7月8日爲最後期限),期間只徵收10%「基準關稅」,並反制中國的報復性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稱,已有近70國尋求談判,希望避免被加徵關稅。川普只給3個月時間,卻同時要與多國談判,最終協議不太可能是成熟的自貿協定(FTA)。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與川普友好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海格提(Bill Hagerty)表示,川普政府可能會滿足於外國政府做出某些經濟改革的書面承諾,類似於投資或商業交易前的銷售文件。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11日已與臺灣經貿談判團隊進行視訊會議。此前,葛里爾和貝森特與日本談判代表舉行了多次對話。葛里爾說,他們的目標是確保日本爲更多美國商品開放市場,承諾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等,並在審查企業赴中國投資方面保持一致。與其他國家的討論內容仍不清楚。
總統賴清德日前表示,臺、美談判可從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然而,以臺、日來說,臺、日分別對美談判,本身就有不同利益考量,但在談判細節保密之下,稍有不慎便會觸碰到彼此底線。
例如,長期以來,日本用高關稅保護本國稻米生產,臺灣若降低對美國的稻米關稅,美方可能拿來向日方施壓。又如,臺灣國產車廠一直依賴替日本品牌代工,如果臺灣真的降低汽車關稅,日本也可能會提出類似要求,如此一來國產車廠就會失去臺灣製造誘因,轉而引進更多日本製車款。
此外,美國同時與多國談判,各國之間有先來後到,唯有美方能掌握整體談判細節,各國與之相較,資訊並不對等,美方可能借此各個擊破。而各國方面,深怕自己比他國讓步多,也可能彼此刺探,有如諜對諜,最後搞得互相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