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壽險年底前還有三關 能all pass?

2026年上路的兩大國際新制,主要是爲了改善現行會計制度和清償能力制度未能及時反應市場資訊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影響,及未能實際反映公司風險曝險等缺點,接軌新制前,壽險公司勢必得強化資本、提升風險控管,挑戰極大。

其次是貨幣錯配帶來的匯率風險。今年5月新臺幣大幅升值,凸顯壽險業高達4,600億美元(約新臺幣13.8兆元)的貨幣錯配問題;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先前與壽險業高層會談時,在如何長遠解決匯率波動問題上花費最多時間,因牽涉範圍較廣,包括壽險業的資產負債管理,如何降低幣別與期間錯配問題、尋找更多國內投資誘因等。

第三是實支實付險的費率調整方案。過去銷售的保障型商品,特別是健康險與癌症險的給付高於預期,讓多家業者持續大失血,主管機關雖有「可調整費率、非長期保證」的構想,但憂心保戶反彈,一直無法順利拍板,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的遊戲規則,讓壽險公司合理調漲費率、又能兼顧保戶權益,成爲重要課題。

壽險業三大難題環環相扣、沒有速成解方,年底前能否「all pass」,需要主管機關與業者積極溝通、對症下藥,讓壽險業不僅闖關成功,更趁機完成轉骨,迎向更穩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