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震撼教育!謝金河點名「川普大麥克理論」釀升值:13.3元不可能

▲新臺幣急升震撼市場。(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近期新臺幣急劇升值,引發金融市場震盪與高度關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這種劇烈的升值幅度,是臺灣數十年來罕見現象,其中有6大因素造成了此次升值,雖然無法確定新臺幣會升值至何種程度,但他認爲「升值至13.3元是不可能的」,呼籲市場各方冷靜應對這次新臺幣的震撼教育。

謝金河今(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從5月2日以來,新臺幣從32.06快速升至30.765,5月6日盤中甚至一度突破30元整數關卡、升至29.59元,收盤則回穩至30.145元,這種劇烈的升值幅度,是臺灣數十年來罕見現象。

面對匯市劇烈波動,總統賴清德第一時間出面發表五點聲明穩定市場情緒,央行總裁楊金龍亦在當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強調央行並未干預匯市,也未受到美方壓力。儘管臺幣收盤略爲回穩,但市場仍持續觀望,氣氛不安。

▲總統賴清德。(圖/記者林敬旻攝)

謝金河分析,這波臺幣狂升是「獨角戲」,與日圓、韓元、越南盾甚至人民幣走勢不同,有市場傳言川普陣營欲以「大麥克理論」強逼臺幣升值至13.3元,導致市場信以爲真,出口商因而大量拋售美元,加上央行在關稅談判敏感時期未進場干預,使臺幣短期內強勢上揚。

謝金河提到,在臺幣升勢期間,有媒體批評政府談關稅「送外匯」,甚至使用「跪敗臺灣」等字眼,言論近似國臺辦口徑。此外,社會上流傳美方要求以外匯存底購買美國百年期零息債券的說法,也讓前行政院長陳沖直言「可悲、可惡」,認爲此舉意在擾亂人心。

謝金河指出,過去幾年臺幣與其他亞洲貨幣同步貶值,實際已被低估。此次升值除出口商拋匯與關稅談判因素外,也與市場預期美元貶值、臺灣熱錢流向美債、美股,以及高資產族以不動產作爲槓桿操作等結構性因素相關。

最後,謝金河提醒外界,雖然他無法預測臺幣將升至何處,但「升值至13.3元是不可能的」,因爲「臺灣的韌性與企業的實力」是面對市場波動最強的底氣,社會應理性看待此波新臺幣變動,把它當作一場對市場與心理的震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