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Q2強升 外資點名7電子股衝擊大
▲新臺幣匯率急升。(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新臺幣近期強勢升值,對出口導向的電子產業形成明顯壓力。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第二季新臺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高達10.97%,創單季最大漲幅紀錄,對營收以美元計價、產能集中在臺灣的科技硬體廠商構成雙重不利影響,毛利率及非營業損益都將受到侵蝕。
根據統計,6月30日新臺幣收在29.902兌1美元,整體第二季升值幅度近11%。外資分析,若匯率維持在29~30元區間,且假設其他變數不變,將可能使科技股全年營收下修5~10%,尤其在臺灣設廠比例較高者,影響更爲明顯。
觀察外資追蹤的38家臺灣科技硬體股,有逾九成公司逾半營收爲美元計價。報告點名多檔高風險個股,包括光學雙雄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面板雙虎羣創(3481)、友達(2409),以及元太(8069)、鴻準(2354)、川湖(2059)等,皆因匯兌重估與在臺產能集中而面臨雙重壓力。
外資進一步分析,營收受匯率影響明顯,但毛利率衝擊相對可控,多數企業透過「自然對衝」策略,以營收與成本的貨幣配置抵銷部分波動。然而,若產線集中臺灣、成本以新臺幣計價,則「對衝」效果有限,如玉晶光、大立光等即屬此列,毛利率恐被侵蝕達1個百分點。
除了營收與毛利率,美元計價資產的重估損失也不容小覷。報告指出,若公司擁有大量美元現金、定存或營運資金,當匯率反轉時將面臨帳面損失,並反映於非營業損益。例如川湖、大立光、元太與鴻準,皆具備高比例美元資產,匯損壓力浮上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