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強升、外資回補 短線持續看好
但仍需留意後續第二季相關經濟數據,尤其關稅推升物價壓力,將拖累市場終端需求(包括零售與服務),進而導致個人消費支出(佔GDP約7成)持續下滑,假若第二季GDP仍呈現負值,則將符合市場所定義之經濟衰退,即連續兩季GDP季增年率爲負。
聯準會官員雖暗示六月降息,但尚無加速降息意願,目前通膨再升溫之威脅,確實比經濟趨緩更明顯,短期難見聯準會政策救市,此外美股財報持續公佈,雖多數藍籌股獲利超預期,惟中小企業獲利較疲軟,以致市場對整體獲利預期仍持續下修,再加上美中關稅談判未明,半導體關稅發佈在即,預期市場逢高將缺乏動能延續性,跌深反彈回四月初崩跌前基期後,後續行情將更加震盪,整體而言,在三大條件:「美中關稅談判成功落幕」、「聯準會加速降息」、「美債殖利率波段回落」出現之前,美、臺股以大區間格局視之。
投資策略:臺股近期連五紅伴隨逐日量增,市場逐漸從保守觀望轉趨積極操作,三短均線低檔糾結後翻揚黃金交叉,臺股評價雖自13.2倍低點回升至約15.8倍,但仍處歷史中緣位置未偏高,量價搭配正向發展之下,短線有望續創反彈波高,若以臺股指數區間成交量做區分,目前上檔最重壓力位於22,000點至23,500點之間,其量能壓力約爲20,000點至22,000點的兩倍以上。
換言之,短線可隨技術面與籌碼面偏多操作,尤其新臺幣升值將加速外資擴大回補,惟假若臺股指數有幸逢高至季線以上,反需轉偏保守並靜待更多利多訊號,例如前段所述之情況出現,就產業面來看,Meta財報超預期且擴大資本支出,臺廠受惠供應鏈包括廣達(美國製造)、緯穎(美墨加協定)、川湖、貿聯-KY、智邦、金像電、致茂、鴻海、臺達電等,而新臺幣升值受惠族羣則包括進口內需(食品、水泥、汽車、塑化)、營建、資產、航空旅遊等類股,可留意短線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