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名目有效匯率 進入高檔區間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資料顯示,5月以來新臺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一路走高,除5月1日外,其餘時間皆穩居100以上水準,並在5月2日與5日兩次出現「暴力升值」後,NEER突破105大關,進入高檔區間,顯示新臺幣在國際市場中升勢強勁,資金明顯流入。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資料,新臺幣NEER在5月5日一度衝上106.5,創下歷史新高。法人機構分析,新臺幣過去被低估的情況已逐步消除,當前匯率更趨近基本面水準。
NEER是衡量一國貨幣相對於主要貿易伙伴貨幣的加權平均匯率,不計入通膨與物價變化,反映的是最純粹的匯率市場波動。因此,當NEER快速上升,通常意味着該國貨幣對外全面升值,背後可能是外資大舉匯入、股市吸金效應或市場避險資金涌入。
近期新臺幣的升值動能強勁,與臺股吸引外資、出口動能回溫及美元指數回落等因素有關。市場觀察指出,短期資本流動,包括股票、債券投資及套利交易,都會即時反映在NEER變化上。例如,當外資熱錢進場,推升新臺幣匯率,NEER同步走高;反之,若國際市場風險升高、資金撤出新興市場,本幣貶值,NEER亦隨之下滑。
整體而言,新臺幣NEER持續升破105,不僅反映其在區域貨幣中的強勢地位,也凸顯出短期資金流動的趨勢與風險,是當前觀察臺幣強弱與資金動能不可忽視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