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患者 別自行減藥
《中國時報》與新光醫院17日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主講心血管疾病治療,吸引許多民衆前來聆聽。(範揚光攝)
喘、咳嗽、平躺時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是心衰竭的主要症狀,當血液無法順利通過心臟輸送到全身,所有器官都會受影響,腎臟也會出問題。專家表示,心衰竭的治療必須先找原因再用藥,4種關鍵藥物一起服用,可降低住院率、死亡率,病患別自己減量。藥物治療是心臟衰竭的治療核心,若控制不好,嚴重者恐得等待心臟移植。
《中國時報》與新光醫院17日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羅皓允主講「與心同行 認識心衰竭」、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主講「淺談周邊血管疾病」。
羅皓允表示,心衰竭的成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律不整、結構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一些民衆覺得年紀大了,血壓高一點沒關係,但若能控制在130mmHg以下,風險就會大幅減少,高血壓久了會造成心臟負擔,最後還是會心衰竭。
心衰竭常見藥物有:1.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第二型受體阻斷劑/血管張力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2.乙型阻斷劑,3.礦物皮質酮受體拮抗劑,4.納-葡萄糖共同輸送器抑制劑。
羅皓允說,研究顯示,用其中1個藥物就會有效果,但若這4種藥物一起服用,可降低住院率、死亡率,病患不要覺得狀況改進了就不吃其他的藥。
林姝含則提醒民衆留意「腳中風」,也就是長者常見的下肢動脈疾病,若動脈塞住,嚴重時是休息也會痛,傷口難以癒合、變黑壞死;而靜脈栓塞雖不致命,但是血栓若流到肺部,則會出現肺栓塞,導致喘、心跳加速,甚至猝死。
民衆若要避免栓塞,林姝含說,第一是避免抽菸,其次是運動、體重控制、規律用藥控制三高,也可穿着彈性襪;若爲糖尿病患,因傷口較難痊癒,要記得每天檢查腳有沒有傷口,選擇保護腳的鞋子,別穿拖鞋出門,以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