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大魔王!RSV致命率是流感5倍、住院率更高達16倍
醫師提醒,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圖:本報資料照)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預告,整個十月都是高點,但家有新生兒的家長,除了要小心流感、新冠夾擊,更要留意另一個大魔王!感染科權威黃立民今(16)日提醒,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高出5倍,是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主因之一,呼籲完成「左流右新」接種疫苗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RSV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指出,自新冠肺炎解封,國內呼吸道感染高峰近2年都未見降溫,過去季節性明顯的流感如今也幾乎全年流行,主要受到「免疫負債」與「免疫竊盜」雙重影響。
因此,一旦感染流感、新冠等病毒,導致免疫力下降,此後數週到1個月,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的入侵風險會大增二至三成,肺炎鏈球菌是衆多呼吸道病原中,最具威脅性的細菌之一,也是全球兒童最大的傳染病死因。
他分享近期收治一名8歲男童,因持續約2、3天發高燒、呼吸急促後就醫,X光一照肺部竟已全白,病程進展極快,必須以高濃度氧氣治療,所幸最終成功救回,但也凸顯肺炎鏈球菌病程進展極爲兇猛快速。
二寶媽謝小姐也表示,大兒子在11個月大時,出現症狀,原本她和先生都以爲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病情在短短几天內急速惡化,不僅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鳴,胸口也明顯凹陷起伏,緊急送往急診,確診爲RSV感染,住院長達10天,康復後,孩子留下嚴重的氣喘體質,嚇得她在小女兒出生時,第一時間就爲女兒接種長效型單株抗體。
黃立民指出,RSV症狀兇險變化快,感染初期,多爲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跟流感、新冠肺炎以及感冒相似,但最大的不同是,RSV更容易對嬰幼兒的健康帶來災難般的衝擊,因爲在嬰兒期感染RSV產生肺炎或細支氣管炎的風險最高可達40%,遠比流感、新冠肺炎、感冒侵犯到下呼吸道的風險7%、23%、2%爲高。
黃立民提醒,感染過RSV的孩子,日後罹患氣喘或反覆性喘鳴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3倍,且影響可能持續到青春期。家有新生兒的家庭,在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季,除了不能忽略流感、新冠肺炎的預防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R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