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趨勢丨存儲市場持續轉跌,廠商結構性減產,何時扭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廣州報道

在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僅維持溫和復甦態勢下,存儲市場價格終究無法持續上行,開始進入下跌區間。疊加一季度是消費電子的相對淡季,行業普遍預計,存儲市場將繼續承壓。

這也體現在近期陸續發佈的企業財報中。1月13日,DRAM廠商南亞科發佈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新臺幣65.75億元,環比減少19.2%;期內DRAM平均售價環比下滑低十位數百分比(約11%-14%),銷售量環比下滑高個位數百分比(約6%-9%)。公司期內毛利率和營運淨利率均在下降。

不止於此,存儲巨頭美光近日發佈的財報也顯示,無論是客單價還是收入增速來看,DRAM和NAND兩大類存儲器都面臨下行壓力。

回溯本輪存儲產業復甦趨勢,是由DRAM行業率先扭轉爲標誌,但目前DRAM行業開始承壓,與終端市場消費力支撐不夠有關。

不過產業鏈廠商依然在加大AI相關存儲產品的資本開支,轉而減少了對傳統存儲產品的投產。這顯示出存儲產業兩極分化態勢將持續。

羣智諮詢(Sigmaintell)執行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目前判斷2025年上半年存儲產業價格大概率下行,價格能否反轉還要看二季度末全球市場的需求側能否繼續回暖以及上游原廠的控產策略能否奏效,二季度末將是後市一個主要觀察點。

結構性減產

“終端需求沒有很高成長的支撐前提下,存儲降價也在意料之中。”一名存儲行業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這就很考驗當下階段產業鏈廠商的供應鏈管理功力。

記者縱向梳理南亞科的歷史財報發現,公司毛利率在2024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還處在正向區間,到了四季度開始承壓轉負。

其中,第四季營業毛損爲新臺幣6.95億元,毛利率-10.6%,環比減少13.8個百分點。營業淨損爲新臺幣28.12億元,營業淨利率-42.8%,環比下降12.0個百分點。

至於出現毛利率和淨利潤損失的原因,主要在於平均銷售單價季度減少、閒置產能損失增加等。

顯然公司注意到下游市場的變化,轉而有目的性地在減少部分產能,相關資本開支在年內有較大比例下調。

公司方面表示,董事會原通過2024年資本支出預算上限新臺幣260億元,實際支出新臺幣161億元,其中新臺幣99億元將遞延至2025年。2025年資本支出預計約新臺幣200億元,尚待董事會決議覈准。

雖然沒有具體提及減產的產品類型,但南亞科方面指出,公司10nm第二代製程 (1B) 技術8Gb DDR4與16Gb DDR5產能逐步提升,預估2025年位元產出佔總產出超過30%,並積極與策略夥伴合作拓展AI邊緣運算驅動的存儲器市場。

較早一些發佈財報的美光也顯露出將結構性減產的動向。

美光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在業績會上進行業務展望時談到,預計2024年DRAM內存產品的單位bit需求增長率將在高雙位數百分比(約16%-19%),到2025年將在中雙位數百分比(約15%)。

NAND閃存產品方面,2024年和2025年的單位bit需求增速爲低雙位數百分比(約11%-14%),這低於公司早先時候的預期。其中原因在於,消費類設備中NAND容量增長放緩、不同終端市場的庫存和需求動態調整等;在經歷幾個季度的快速增長後,短期內客戶對數據中心SSD採購暫時放緩。

這也體現在售價方面,美光財報顯示,2025財年第一財季(即公曆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DRAM業務收入環比增長20%,ASP環比呈現高個位數百分比增長;NAND收入則環比下滑5%,ASP環比也下滑了低個位數百分比。

相比之下,2024年第四財季美光DRAM產品的ASP環比增速爲中雙位數百分比;NAND產品ASP環比增速爲高個位數百分比。顯然在第一財季,美光兩大類產品價格都出現了增速下調。

對此,Sanjay Mehrotra指出,NAND市場的動態顯示出,需要從供應方面有所動作來維持供需平衡。公司比原計劃減少了NAND相關資本開支,也放緩了向下一代技術節點過渡的步伐。

不過在AI相關需求相對堅挺的DRAM和HBM(高帶寬內存)方面,美光依然在繼續推進。公司方面指出,2025年DRAM的單位bit供應與需求大約同步增長,HBM供應量的增長推動了前沿節點製程的相對緊張。

羣智諮詢(Sigmaintell)半導體事業部資深分析師王旭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存儲市場開始進入價格下跌階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存儲價格上漲過程中,終端和渠道有較多備貨,存儲庫存水位在12周以上;另一方面,消費電子的需求沒有明顯增長,且存儲價格偏高使服務器的升級意願降低。

何時迎拐點

在對2025年進行業務展望時,即便認爲DRAM運存市場的後市表現會好於NAND閃存市場,但主流存儲廠商依然表現出對消費類市場的謹慎態度。

南亞科方面指出,AI產業的發展在持續推動雲端數據中心服務器DRAM需求,且邊緣AI運算的需求將逐步隨着終端應用(如AI PC、AI手機、機器人等)推動來發展。不過傳統的PC、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改善幅度有限。

展望2025年,南亞科高管指出,AI服務器和傳統通用服務器的需求都將維持正向成長;手機行業的庫存將逐步迴歸到正常水位,在2025年上半年有機會達到供需平衡;企業換機將帶動PC市場增長,且AI PC將有助於DRAM搭載量的提升。

近期中國內地市場持續推進的手機購機補貼等動作也被認爲將帶來階段性促進作用。

Canalys就認爲,2025年的擴大補貼計劃將直接刺激消費,增強消費者信心並拉動內需。然而與家電相比,對智能手機的售價要求和補貼上限更爲嚴苛。

該機構指出,補貼政策將對從入門級到中高端產品覆蓋更爲全面的小米、榮耀、華爲、vivo和OPPO等本土廠商更爲有利;定位高端的蘋果將面臨更嚴峻挑戰。同時,也帶來運營和競爭方面的挑戰,其中包括政府部門合作、財務管理、定價策略和渠道資源分配等。

南亞科方面則指出,區域經濟有機會受到政策性刺激方案而有所改善,消費型需求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開始擺脫疲弱轉向復甦。

不過也有從業者持謹慎態度。一名手機行業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促日常化的趨勢下,以往電商年中和年末的大促節點雖然也會推出專門的讓利舉措,但其對整體消費情緒的拉動作用正有所減弱。換言之,推出補貼或參加大促,可能會讓消費的時間點前移,但可能未必會對手機大盤的擴圍帶來很大推動。

美光的財報也顯示出終端需求分化趨勢。隨着AI產業快速發展,數據中心業務正持續高速增長。2025財年第一財季,美光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0%、環比增長40%,這也讓數據中心業務首次爲美光貢獻了超過50%的收入來源。

Sanjay Mehrotra認爲,相比之下,消費類市場短期需求較爲疲軟,預計在下半年財年將恢復增長。

具體來說,PC市場方面,預計PC換機週期正逐漸開啓,2024年的銷量增速略低於此前預期,預計2025年PC市場會呈現中個位數百分比的增速,增長將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手機市場2024年銷量增速爲中個位數百分比,預計2025年將是低個位數百分比增速;汽車市場產量低於預期,疊加市場消費形勢從高端車型和電動汽車 (EV) 轉向價值型汽車消費等影響,導致汽車市場內存和存儲增長放緩,汽車OEM廠商仍在庫存調整過程中。

不難發現,考慮到上半年是消費類市場的相對淡季,且部分終端類市場仍需要進行庫存調整優化,2025年上半年存儲市場要快速扭轉行情並不那麼容易。下半年被寄予了更大厚望。

當然PC市場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迎來換機潮,還來自於系統層面的更迭。美光在財報中也提到,Windows 10系統將於2025年10月停止服務,預計將成爲2025年PC市場增長的催化劑。

陳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整個內存產業價格出現了反轉。基於我們的判斷,展望2025年,無論服務器還是終端方面,內存升級速度將逐漸放緩;此外基於現有需求增長速度放緩的考慮,上游存儲原廠的內存價格在2025年初出現了一些鬆動,這種價格回調預計會延續到二季度末,三四季度隨着終端廠需求逐步迴轉,疊加上游控產計劃,內存價格有機會出現一些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