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短線景氣回溫 變數未趨勢性扭轉

反思言下之意,目前美國經濟仍具韌性但僅微幅成長,並面臨關稅使通膨升溫,聯準會需等待數月數據方能做出新決策,使得美債殖利率持續立於高檔,進而影響企業獲利難以重返加速成長,僅靠少數巨頭勉強撐住美股指數不墜,換言之在聯準會未開始加速降息之前,即至少Q3末之前,美股與臺股均難以重返年初高檔位階,更遑論創歷史新高。

不過在產業面倒是出現好轉情況,市場對於AI需求看法比起3月時轉趨樂觀,回顧當時,下修及砍單消息頻傳,使得3月臺股跌逾10%,但目前隨着供應鏈良率的提升已可迎合市場需求,同時四大CSP廠對AI資本支出仍然強勁,使得許多相關供應鏈股價相對大盤強勢,並率先突破清明前高壓力。

同時GB200於Q2起順利放量出貨情況亦符合市場預期,供給改善與需求上修,使上中下游同步受惠,且先前GB200因量產問題而無法滿足CSP廠需求而積壓的訂單,亦將成爲下半年~2026年持續成長動能,整體而言,AI供應鏈(包括ODM、PCB、CCL、CoWoS、散熱、電源、滑軌機殼、連接線等)仍是臺股主流族羣與觀察指標。

投資策略:臺股短線動能當屬五月營收公佈高峰,因受惠GB200放量出貨,關稅遞延之提前拉貨,AI供應鏈波段強勢撐起臺股立於高檔區間不墜,然消費性電子旺季略顯不旺,及關稅談判後的不確定性,使臺股仍難以突破22,000點關卡,且即使突破亦恐難一飛沖天,上檔高達逾千點之巨量套牢區,只將會更加地舉步維艱。

整體而言,短線景氣有所轉佳,但政經與美債持續干擾並未改善,變數延後發酵而非趨勢性扭轉,短中期無實質利多支撐臺股走出波段行情,高檔箱型震盪格局將再延續,且不排除再回測季線支撐可能,則逢高應調節持股水位,逢低建議留意AI供應鏈,包括T1 ODM、上游半導體與封測、下游零組件等,以及消費性IC、機器人、半導體材料、資服、軍工航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