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點滴】醉意兒/她是我沒生的孩子

她是我沒生的孩子。圖/陳佳蕙

那年,姊姊懷孕了。

媽媽看着她圓起來的肚子,眼裡閃着一種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光亮。然後,她轉過頭看我。「妳要不要也生一個啊?這樣兩個孩子可以一起長大、一起帶,多好啊。」我搖搖頭。笑着,卻也帶點遺憾不捨地搖頭。「我不會生的,媽媽。」

我說的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是我想了很久、很清楚的選擇。我知道自己的身體不適合負荷那樣的過程。我也知道,我對孩子的期待,不只是讓他在這個世界上活着而已。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要養一個孩子,那我希望他能在愛裡長大,在理解中學會成長;不是三餐溫飽就好,不是放着養大就行。媽媽聽完後沉默了好一會兒,最後僅淡淡地說:「等妳看到孩子出生了,妳會改變想法的。」

姊姊的孩子出生了。一個小小的、紅通通的嬰兒,哭聲像細細的風穿過心口。我們一家人一起陪她長大。從夜裡無數次的哭鬧,到第一顆牙齒冒出來的時候;從扶着牆學走路的踉蹌,到奶聲奶氣地對我喊出「姨姨」的那一天。我記得每一刻。我也記得,自己的心一點一滴被這個孩子填滿。

我買她的衣服,買她的玩具,陪她畫畫、念故事書、唱歌給她聽。她也總是在電話那一頭喊我:「姨姨,我好想妳喔~」那聲音軟軟的、甜甜的,卻像是這世上最堅定的牽掛。她的爸爸媽媽爲了她換了人生方向,我姊姊從職場光鮮的主管,一夕之間變成了全職媽媽,每天只爲一個孩子轉動。爺爺奶奶、公公婆婆,沒有人不爲這個孩子付出過什麼。

終於有一天,媽媽主動對我說:「妳的決定啊,也不一定是錯的。現在要好好養一個孩子,真的太難了。不像以前只要有一碗飯吃飽就行了。」當下我沒有回答,只默默地對媽媽笑了笑,眼眶有點熱。

我想告訴媽媽,其實我也有在「養」孩子啊。只是不是用血緣來建立那份親密。我把對孩子的喜歡、耐心、溫柔,全都給了我的外甥女。我不是她的媽媽,卻是她世界裡最常出現的那個大人之一。她哭的時候會第一個打電話來的人,她畫圖寫信時不會忘記填上名字的人,她想分享喜怒哀樂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人。

我一直相信,生命裡的連結,不一定非得靠生育才能建立。我選擇不生孩子,不是我不想愛,而是我想用另一種方式,負責任地去愛。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孩子,而是更多被好好對待的孩子。在一個家庭裡,被每個人真心疼愛,從小就知道「我值得被愛」,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比什麼都珍貴。

我也許這輩子都不會生孩子,但我知道,我會傾盡所能去照顧一個孩子,在她需要的時候陪伴她,在她成長的每一個季節裡,默默站在不遠處的風景裡。

我是她的姨姨,也是她成長旅途中,一盞小小但不會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