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設計、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科創板“硬科技”強勢崛起 “中國方案”推向全球!
財聯社4月13日訊(記者 付靜)面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技術壁壘高築,科創板公司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突破國際市場困局。芯片設計、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一批科創板公司正以技術輸出打破貿易封鎖,以多元化戰略分散風險,國際話語權得到了不斷提升。
記者瞭解到,隨着國際競爭從產品傾銷轉向技術封鎖,各國在前沿科技領域展開激烈角逐。科創板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將“中國方案”推向全球,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制高點。
據悉,芯原股份(688521.SH)是國內唯一進入全球前十的IP供應商,其全球領先的神經網絡處理器IP(NPU IP)已被82家客戶的142款AI類芯片採用,集成該IP的AI類芯片出貨量超1億顆。同時,其圖形處理器IP(GPU IP)也被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汽車電子、可穿戴設備、PC等領域,內置芯原股份GPU的客戶芯片全球出貨量超20億顆。
醫療器械行業中,醫學影像設備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細分市場。聯影醫療(688271.SH)在該領域打破了“GPS”三巨頭的市場壟斷,爲國產設備貼上行業首款、國產首款、世界首創標籤,部分設備已實現與跨國巨頭並跑或領跑,公司研製的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已成爲目前全球唯一同時具備NMPA、FDA以及CE許可的全身人體臨牀超高場磁共振設備。
同時,中國智能製造也在引領全球製造業變革,如國產工業AI龍頭中控技術(688777.SH)構建了覆蓋50國的全球化網絡,在沙特中標全球最大海水淡化項目控制系統,爲瑞士Holcim交付首套無線溫振監測系統,在瑞典實現通用控制系統Nyx海外首單突破,用中國智造方案改寫國際競爭格局。
實際上,科創板公司不僅憑藉核心技術突破輸出打破貿易壁壘,面對地緣政治波動,還通過產能出海、市場分散、資本整合等方式提升產業鏈韌性,將風險轉化爲機遇。
以光伏領域爲例,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分列2024年度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第一、第四和第七名。據悉,全球每8塊光伏組件中,就有一塊來自晶科能源。
值得關注的是,光伏出海逐漸由“全球賣”向“全球造”轉變。晶科能源表示,客戶已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而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天合光能稱其印尼合資TOPCon電池組件工廠不受東南亞四國“雙反”的影響,且本次已公佈擬新增稅率中,印尼稅率相對較低,印尼工廠具備相對競爭優勢。
同時,對海外優質資產併購,亦成爲科創板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之一。去年以來,多家科創板公司將併購目標瞄準英美、韓國等發達市場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核心資產,通過整合先進技術、產品及渠道等關鍵資源,助力企業彎道超車。
其中,中望軟件(688083.SH)收購英國商業流體仿真軟件開發商CHAM公司後進行技術融合,在2024年正式發佈第一款中望流體仿真軟件並初步實現商業化;希荻微(688173.SH)收購韓國上市芯片企業Zinitix 30.91%股權並實現控股,與Zinitix的50多個全球客戶關係、159項知識產權成功對接,有望在手機及智能穿戴領域實現協同。
據記者觀察,當前全球化和技術競爭深化,標準制定權已成爲經濟利益和規則話語權的爭奪焦點。基於此,科創板公司正通過“技術突破—標準輸出—產業協同”的路徑,逐步從國際標準的“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
舉例來看,集成電路領域,瀾起科技(688008.SH)在內存接口芯片這一具有高准入門檻的領域牽頭制定DDR5 RCD及MDB芯片國際標準,推動中國“芯”加速崛起;先進軌交領域,時代電氣(688187.SH)先後主持和參與制訂國際標準50項,鞏固先進軌交的優勢地位;電力裝備領域,西高院(688334.SH)參與制訂40餘項國際標準制訂,包括3項首次由中國主導制定的絕緣子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支持我國電力裝備行業接軌國際。
此外在生命健康領域,10家科創板藥企將產品專利以license-out形式授權給境外醫藥企業,相關交易合計18筆,已披露的交易總額合計爲165億美元。其中,百利天恆(688506.SH)將在研新藥BL-B01D1權益授予百時美施貴寶(BMS),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創造國內ADC類藥物出海交易新紀錄;君實生物(688180.SH)的特瑞普利單抗授權給Coherus公司以後,已在美國獲批鼻咽癌適應症,填補美國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