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業先進製程有望放量,三季度景氣延續,材料設備環節受益

一、產業鏈:半導體產業的 “基石”

半導體材料設備是支撐芯片生產的核心環節,貫穿 “材料 - 設備 - 製造” 全鏈條。上游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膠、電子氣體等,直接影響芯片性能與良率;中游設備涵蓋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是製造環節的 “硬實力”;下游應用則是晶圓廠、封裝測試等終端生產場景。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預計 2025 年達 1210 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佔比超 40%,成爲全球最大需求市場。例如,中芯國際、華虹等本土晶圓廠的擴產計劃,直接拉動設備採購需求,而硅片、光刻膠等材料的國產化率提升,則是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關鍵一步。

二、國產替代:突破 “卡脖子” 的必然選擇

長期以來,半導體材料設備高度依賴進口,高端光刻機、刻蝕機等核心設備幾乎被海外壟斷。但近年來,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推動國產替代加速。國家大基金三期斥資 3440 億元重點投向設備材料領域,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頭部企業的刻蝕、薄膜沉積設備已進入國內晶圓廠供應鏈。例如,中微公司 2025 年一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長 90%,新產品開發週期縮短至兩年以內。此外,國產硅片、光刻膠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在成熟製程領域已實現規模化應用。隨着海外技術封鎖加劇,國產替代不僅是產業安全的 “護城河”,更是千億級市場的增長機遇。

三、行業景氣度:技術迭代與需求擴張共振

半導體材料設備行業正處於 “週期 + 成長” 的雙重驅動階段。短期看,AI、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需求復甦,帶動晶圓廠資本開支增加。SEMI 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增長 6.5%,2025 年預計再增 7.1%。長期看,技術升級推動設備需求結構性增長:先進製程中,5nm 邏輯芯片需 160 次刻蝕,較 10nm 增加 50%;3D NAND 存儲堆疊層數提升,刻蝕設備支出佔比從 20% 升至 50%。此外,AI 服務器對 HBM 存儲、先進封裝的需求爆發,進一步拉動薄膜沉積、檢測設備等細分領域。行業整體呈現 “先進製程放量、成熟製程穩量” 的雙軌增長格局。尤其是先進存儲方面,國產化率大幅提升。長江存儲是國內該領域的領軍企業,近幾年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四、三季度展望:政策催化與旺季需求共振

近期市場表現顯示,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在6月末以來呈現震盪上行態勢,頭部企業訂單保持高景氣。展望三季度,兩大主線值得關注:一是政策催化,國家大基金三期資金逐步落地,設備材料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研發與擴產支持;二是需求旺季,消費電子如智能手機、PC備貨與 AI 服務器交付高峰,將拉動刻蝕、薄膜沉積設備需求。此外,存儲芯片價格觸底反彈,DDR4 合約價 Q3 預漲 30-40%,相關材料與設備將受益於產業鏈補庫週期。這些投資邏輯都是後續重點關注的地方,對板塊形成催化。

天弘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指數基金(A類:021532,C類021533)緊密跟蹤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指數從滬深市場中,選取40只業務涉及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設備等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反映滬深市場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感興趣的夥伴,上支付寶APP搜索:天弘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指數基金(A類:021532,C類021533)即可瞭解詳情。

風險提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應仔細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與基金合同,請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