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變身“共享充電寶” 車企加速V2G商業化落地

財聯社8月6日訊(記者 劉陽)作爲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融合的關鍵技術之一,V2G正逐漸走進公衆的視野。

8月5日,廣汽昊鉑宣佈,將面向廣州地區開啓首批V2G樁車主招募活動。“獲得首批V2G功能適用名額的昊鉑車主,可享半年至高4000元的收益補貼,以及免費獲得價值8500元的V2G智能充放樁。”廣汽昊鉑方面介紹,此次車主招募,面向廣州地區的昊鉑HL純電版、昊鉑HT、昊鉑GT的車主,可報名申領首批50個名額,根據個人使用情況,需滿足具備7kW私人充電樁報裝和安裝條件,且承諾半年內在電網非低谷時段放電量≥1050度(摺合約150個小時)。

早在2023上海車展期間,廣汽埃安便曾發佈“快速補電+V2G”計劃,圍繞“快、廣、近”三大核心構建補電體系的同時,通過V2G技術實現電動車給電網反向輸電,利用波谷充電,波峰放電,調節電網負荷。彼時,廣汽埃安表示,接下來將V2G技術推廣到私人用樁,讓用戶“在家就能輕鬆賺錢,賣1000次電可賺取約35000元”。

“車網互動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生產關係的重構,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產能輸出’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升級。”廣汽能源科技總經理劉志輝認爲。

V2G(Vehicle-to-Grid,車網互動),即,讓電動汽車成爲“共享充電寶”——車輛既能從電網充電,也能在電網負荷高峰時放電,通過“低谷充電、高峰放電”實現能源雙向流動。

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帶動V2G行業需求上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低碳融合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真表示,到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平均水平有望達到35%到40%,新能源汽車消費比例也會接近這一區間,車網互動開始普及。“再過10年,預計2035年,綠電將會成爲充電的主體能源,綠電消費比例會達到60%到70%,車網互動也會成爲重要的短時儲能形式。”

針對市場期待,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開《關於公佈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通知提到,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名單包含上海、常州、合肥、淮北、廣州、深圳、海口、重慶和昆明9個試點城市和“北京市基於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等30個項目。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提出的路徑目標,到2025年,V2G技術標準體系將初步成型,峰谷電價機制實現全面實施;2030年前後,V2G將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併成爲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城市電力系統具備千萬千瓦級的柔性調節能力。

受政策推動,地方V2G試點漸次落地。7月31日,全國首張居民個人V2G結算單誕生,標誌着廣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居民用戶參與車網互動的全流程閉環,讓電動汽車從“耗電工具”變身爲“移動充電寶”。

隨着政策陸續出臺,寶馬、福特、比亞迪、廣汽、長城汽車等亦積極探索市場。僅去年,1月,蔚來上海首批10座V2G目的地充電站正式投入運營。除了在園區、辦公樓宇、商場等典型場景探索有序充放電模式外,蔚來還與上海電網在奉賢地區試點了居住社區的有序充放電。2月,寧德時代與大衆汽車集團(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宣佈全面深化在動力電池研發、回收、換電、超充及V2G等領域的合作。隨後,寧德時代與北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明確將V2G技術導入合作範圍,推動電池與電網的雙向互動。日產則在去年10月稱,將在2026年推出經濟實惠的車網互動技術。

“V2G涉及發電側、電網側、資源聚合商、新能源汽車等多方面參與者,如何實現各利益主體核心訴求,確保整個產業鏈利益共享是實現V2G模式的關鍵。”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V2G有很大的產業勢能,但在V2G反向放電價格機制尚未明確的背景下,目前大多情況下只能通過向臺區其他充電設備或儲能或放電進行峰谷價差套利,收益模式較爲單一,不足以覆蓋V2G樁的投資和運行維護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目前消費者對具有V2G功能的車型幾乎沒有需求,車企缺乏開發V2G車型和設計配套營銷和質保方案的動力。此外,新能源車主仍然擔心V2G收益不能有效覆蓋電池壽命和安全性下降帶來的損失。“要讓這套看似‘最優解’的模式真正走入現實生活,還需要整個系統的長期持續對齊。”

拉長時間線看,清華四川院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研究所副所長蔡元紀認爲,隨着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成本進一步下降,V2G的想象空間會慢慢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