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大樓公共基金提撥金太低不利修繕 白喬茵建議從高雄厝推動改善

高市議員白喬茵發現,房子老舊後修繕金額龐大,建商爲新大樓提撥的公共基金金額太少,這個問題應該設法解決。圖/取自高雄市議會

高雄40年以上集合住宅多達554棟,老舊大樓修繕金額常讓住戶束手無策。議員白喬茵指出,新大樓建商依法提撥公共基金的金額太低,調高管理費難上加難,日後房子變舊修繕費用龐大,不可能全靠政府補助,建議從高雄厝着手完善制度。工務局表示,公共基金不足是普遍現象,會建議中央與時俱進提高金額,高雄厝部分需要進一步討論。

爲改善老舊大樓公共安全,中央與地方研擬相關補助,左營果貿國宅及七賢大樓均獲得市府補助。議員白喬茵今天在議會工務部門質詢指出,許多大樓都有公共基金偏低問題,如有楠梓一棟屋齡僅2年的大樓每月盈餘僅1萬多元,住戶擔心日後無錢修繕。

白喬茵追查發現,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細則,造價1億至10億元的住宅提撥千分之5公共基金,如2億元新大樓僅提須撥100萬元,事實上法定造價與實際造價嚴重脫鉤,兩者價差可能高達3至6倍之多,連帶影響提撥金額,管委會若沒有預留修繕費用,無法應對建築物老化後修繕問題。此外,經常性支出與硬體修繕支出使用同一帳戶,兩者互相排擠,要調漲管理費門檻又高。

白喬茵建議比照日本做法,由建商以每坪150元挹注大樓公基金,此數字約爲臺灣的5至10倍,而且建商要提供修繕計劃給管委會參考,讓大家知道在房子蓋好後何時需要進行防水外牆、通訊設備及電梯等項目維護,據此提高管理費。可綁定高雄厝推動。

工務局長楊欽富指出,公共基金不足是普遍現象,有些舊大樓可能沒有提撥,全靠管委會提高管理費支應;日本的做法非常好,但此部分須由中央制定法令,會建議中央與時俱進,提高一點公共基金,高雄厝部分需要進一步研究。

議員白喬茵以日本建商爲例,他們在房子完工後會提供修繕計劃給管委會參考,讓大家知道接下來會面臨的修繕項目與時程。圖/白喬茵服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