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案屢造成公設毀損 桃市府擬修規範:減少擾鄰糾紛

桃園新建案如雨後春筍,但大型機具進出、管線開挖,往往造成人行道等公設毀損,近半年桃市府就接獲逾117件通報,其中22件勒令停工。(建管處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新建案如雨後春筍,但大型機具進出、管線開挖,往往造成人行道等公設毀損,近半年桃市府就接獲逾117件通報,其中22件勒令停工。(建管處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新建案如雨後春筍,但大型機具進出、管線開挖,往往造成人行道等公設毀損,近半年桃市府就接獲逾117件通報,其中22件勒令停工。(建管處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新建案如雨後春筍,但大型機具進出、管線開挖,往往造成人行道等公設毀損,近半年桃市府就接獲逾117件通報,其中22件勒令停工。(建管處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新建案如雨後春筍,但大型機具進出、管線開挖,往往造成人行道等公設毀損,近半年市府就接獲逾117件通報,議員呼籲加強工地列管,建管處擬修訂損鄰處理辦法,校園周邊、超高大樓或深開挖施工前應向周圍住戶辦理施工說明會,強化溝通,減少不必要擾鄰糾紛。

「建商是大手大腳,還是根本便宜行事,活在舊的桃園思維裡面做事?」議員凌濤肯定都發局在都市計劃等方面的努力,尤其建管處去年8月修訂「桃園市建築物施工中維護公共設施管理要點」,半年來列管117處違規工地,更對22處重大違規案件祭出停工令,絕大多數都是嚴重損壞人行道,害民衆根本無法通行,雖然已展現初步成效,但他認爲工地管理仍有漏洞。

凌濤指出,現行多爲事後處置,建議市府應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特別是針對學校周邊工地,他以莊敬國小和慈文國小附近建案對學童造成安全疑慮爲例,建議將學校周邊一定範圍內的工地自動列爲預警對象,建立更細緻的開工前協調機制,確保專業性及公正性,呼籲市府應堅持以市民及學童權益爲優先,致力提供安全通學環境。

都發局長江南志指出,去年基泰大直塌陷事件後,市府即將工地安全列爲首要考量,針對深開挖工程要求更嚴格的施工計劃審查及外部審查,同時修法要求建商限期修復施工造成的公共設施損壞,否則將拒絕核發使用執照,提升建商對於維護公共設施的責任感。

都發局也透過跨局處合作加強第一線巡查力度,由各公所與養工處巡查工地周邊人行道、路面、排水系統等,將違規損害情形通報建管處處辦。

江南志坦言法令面跟實際執行面還有加強處,建管處研擬修正「桃園市建築工程施工損害鄰房爭議事件處理辦法」,針對校園周邊建案、深開挖工地、超高大樓,以及在山坡地大面積開挖等工程,要求施工前應向周圍住戶辦理施工說明會,讓鄰里掌握相關資訊,強化雙方溝通,減少交通或不必要的擾鄰糾紛。

建管處長莊敬權指出,桃園全市人口持續移入,除整開區的推動,都市更新也積極辦理,建案在人口密集的市區,通勤人流量大,周邊居民多,將滾動檢討工地管理,確保已入住的居民的權益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