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半年通脹壓力有所減輕
來源:經濟日報
新加坡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加坡普通家庭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0.9%,相較於去年下半年的1.8%,增速明顯放緩。這一趨勢在不同收入羣體中均有體現,反映出新加坡整體通脹壓力有所減輕。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佔比達20%的最低收入羣體、佔比60%的中等收入羣體,以及佔比20%的最高收入羣體的全類別消費者價格指數分別爲0.8%、0.8%和1.2%,均低於去年下半年的同期水平。高收入羣體的通脹率仍相對較高,主要原因在於汽車價格上漲,且汽車在高收入羣體的支出項目中佔比較大。根據新加坡本地一家知名汽車經銷商集團的銷售數據,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高端汽車銷量雖總體穩定,但價格有明顯漲幅,這直接影響了高收入羣體的消費支出結構。
在推動全類別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的主要支出項目方面,住宿、健康保險、食品和汽車成爲上半年拉動所有家庭收入羣體CPI增長的主要因素。不過,這些項目價格的上漲,部分已被假期費用的減少和電力成本的下降所抵消。
自2024年起,新加坡消費者價格指數已從2019年基準期調整爲2024年基準期。這類調整每5年進行一次,目的是反映居民家庭最新的消費模式,以及商品和服務的構成變化。2024年基準期的CPI權重模式是依據2023年家庭支出調查獲得的支出值,並根據2023年至2024年的價格變化所更新。相關報告指出,2024年的調整還考慮了家庭規模的差異性。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適應政府政策,另一方面可將不同家庭規模的成員月收入作爲經濟狀況測試的基礎。
新加坡今年6月的CPI數據可顯示出更爲詳細的價格動態。數據顯示,今年6月新加坡CPI同比增長0.8%。在各個支出類別中,食品、健康保險和交通等繼續推動CPI上漲,而服裝、家庭耐用消費品及服務等類別則出現價格下降。具體來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食品及飲料服務價格上漲1.1%。新加坡食品零售商協會的數據顯示,由於部分進口食品供應鏈得以優化,疊加本地農業技術提升帶來的部分農產品供應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食品價格上漲的幅度,但人工成本和包裝材料價格的上升,仍然使食品及飲料服務價格保持上漲態勢。另外,健康保險價格上漲13.8%,私人交通價格上漲2.0%,這主要是受到汽車價格上漲,以及油價波動的綜合影響。
同時,今年6月新加坡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即剔除“住宿”和“私人交通”成分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0.6%。新加坡大華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加坡核心通脹的穩定得益於勞動力市場的穩定,單位勞動成本已回落至歷史長期平均水平以下,平均月薪增速趨於平穩,這有效限制了服務類通脹的擴散。同時,新加坡十大貿易伙伴輸入性通脹指標持續下降,對核心通脹穩定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對此,新加坡政府表示,未來將持續密切關注價格動態,並採取適當措施確保通脹維持在可控範圍內。同時,政府也在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生產率和競爭力,從長期角度緩解通脹壓力。此外,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也推出了一系列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人力和原材料的過度依賴,從而降低成本,減輕價格上漲壓力。(經濟日報駐新加坡記者 朱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