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三十六載,銀蛇獎再鑄上海醫務青年榮光 !這些醫師獲得銀蛇獎
在第八個中國醫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由上海市衛生系統青年人才獎勵基金會主辦的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第二十屆“銀蛇獎”頒獎。本屆評選共誕生26位“銀蛇獎”得主與15位提名獎獲得者。其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膽腫瘤與肝移植外科孫雲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脾胃病研究所所長徐漢辰榮獲一等獎,他們的導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上海國際醫學科創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及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季光,獲頒“銀蛇獎”特別榮譽獎。 大多數申報者持有新型實用技術專利或國家發明專利
作爲一等獎獲得者,孫雲帆深耕肝膽良惡性腫瘤診治領域,主刀或作爲一助完成各類肝膽外科手術2000餘例,在國際上率先發現預測肝癌轉移復發的循環腫瘤細胞標誌物,首次從單細胞尺度揭示原發性與複發性肝癌的生態系統差異,闡明肝癌復發的免疫逃逸機制並發現新治療靶點,相關成果已指導臨牀精準治療;他還入選“科技啓明星”“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計劃,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7項轉化金額達3000萬元。
徐漢辰則專注於中醫藥防治消化系統疾病研究,主攻結直腸良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率先開設全國首個“結直腸炎癌轉化病證結合防治專病門診”,在預防結直腸腺瘤術後復發及結直腸癌綜合治療領域取得系列突破。他構建腸道疾病病證結合臨牀研究隊列,以現代科技解析中醫理論科學內涵,相關成果服務於中醫藥傳承創新;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含共同)發表SCI論文30篇,其中3篇入選“高被引論文”,入選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在本屆109名銀蛇獎申報者中,博士佔比超八成,達90人;職稱結構亮眼,其中正高級職稱25人、副高級職稱66人。多位專家在大病重病、疑難疾病診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病例,擁有大量成功救治經驗,實踐能力過硬。
申報材料中,絕大多數申報者持有新型實用技術專利或國家發明專利,部分成果已實現轉化。
這是一場醫學人才的薪火相傳
銀蛇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獎勵40週歲以下的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如今已成爲上海醫學人才的重要孵化器。
36載光陰荏苒,銀蛇獎見證了無數醫學人才的成長與蛻變。當年榮獲銀蛇獎的青年才俊,如今已在各自領域成爲中流砥柱,其中不乏學科泰斗。
20屆的銀蛇獎,是一場醫學人才的薪火相傳。它已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成爲了上海醫學人才的孵化器。據不完全統計,677位獲獎者中,走出了9位院士,榮獲了近百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誕生了一批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許多獲獎者擔任了國家級、省部級重要學術團體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獲得60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近200項成果轉化超2億。
上海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聞大翔提出三點希望:
放眼全球,瞄準醫學科技創新前沿;堅持以患者爲中心,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加強團隊協作,傳承和弘揚醫學精神。
第二十屆銀蛇獎獲獎者名單 一等獎(2 名)
孫雲帆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徐漢辰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二等獎(11名)
張明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餘山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張文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吳震傑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趙 婧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黃 琳 上海市胸科醫院
許 煒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劉豐韜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吳文匯 上海市肺科醫院
葉幼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許華俊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三等獎(13名)
吉順榮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吳哲淵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佳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王陽贇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王明達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吳佳佳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權 明 上海市東方醫院
朱寅傑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
宋奇翔 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醫院
張 超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鍾 娜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華 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
李 婧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提名獎(15名)
馮永浩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
張 興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蔣元燁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
董 健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王詩雯 華東醫院
李碧嵐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姜兆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殷 萱 上海市中醫醫院
李中秋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
梅馨予 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
謝志波 上海市兒童醫院
沈彥婷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
鄭天玉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伍 路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華紅偉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