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等級傳染病25年再發生機率近6成 疾管署設照護中心臺大醫院首演練
臺大醫院內科、感染科、急診及重症照護等人員實地操演「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同時邀請疾管署長莊人祥(右二)、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臺北區副指揮官廖俊星及成大醫院主任李南瑤等人率隊到場交流。圖/疾管署提供
從SARS至新冠疫情,重大新興傳染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肆虐全球,國際智庫全球發展中心預估,25年內發生類似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的可能性達47%至57%。爲因應這類「嚴重後果傳染病」,衛福部疾管署今年起,在臺北榮總、臺大醫院、成大醫院3家醫院設置「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今年由臺大醫院率先實施演練,未來出現嚴重後果傳染病患會優先送至這些醫院。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平時即組成執行團隊,擔負特殊病原照護相關的醫療防疫任務,以持續優化各項軟硬體設施,導入智慧醫療技術及建立標準化照護模式,且訂有緊急應變計劃;爲驗證我國面對特殊病原傳染病病人收治應變機制及收治流程可能發生各種狀況處置,今由臺大醫院率先辦理「外國返臺疑似特殊病源傳染病人收治演練」。
演練由臺大醫院副院長張志豪率內科、感染科、急診及重症照護等人員,實地操演;同時邀請疾管署長莊人祥、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臺北區副指揮官廖俊星及成大醫院主任李南瑤等人率隊到場交流,並對演練過程提出建議,期使我國未來面對特殊病原傳染病病人的應變機制更臻完備。
疾管署強調,因應極端氣候加劇,人類活動大幅擴張,新興傳染病不斷髮生已成爲全球公共衛生一大威脅。全球發展中心藉由模型分析,與新冠病毒相似、由其他物種感染人類且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新興傳染病,發生機率每年約2.5%至3.3%;進一步推估,在未來25年內發生類似新冠大流行疫情的可能約47%至57%,提供完善且即時傳染病診療及強化照護應變量能,爲當務之急。
曾淑慧表示,疾管署今年起在北榮、臺大、成大3家醫院成立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爲參考日前部分美國民衆在非洲感染高致死率伊波拉病毒,爲因應回美治療需求而設置特殊病原治療中心,共設置13家。考量我國與美國人口數比率爲1比10,設置3家科技照護示範中心,應足夠因應需求,疾管署已畫定責任區域,不同縣市若出現嚴重傳染病例會依規定送往這3家醫院。
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軟硬體都須更新,曾淑慧說,3家醫院均導入智慧醫療科技,在保障病人得到良好照顧,兼顧病人治療安全同時,減少醫護人員遭受感染的機率,不論軟硬體、照護模式,都必須優化,「面對傳染病挑戰應在既有基礎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