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傳染病增 疾管署成立3示範中心 臺大醫院辦首場實地演練

臺大醫院8月7日辦理首場收治嚴重後果傳染病病人實地演練。(圖/疾管署)

新興傳染病不斷出現,成爲全球一大威脅,未來25年疫情大爆發機率達5成。疾管署今年在全國成立3家「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期望提升國內對新興傳染病,如伊波拉病毒、新型A流等的應變量能。臺大醫院於今日(7)辦理首場收治嚴重後果傳染病病人實地演練。

疾管署指出,極端氣候加劇、人類活動擴張,新興傳染病不斷髮生。全球發展中心分析,與SARS-COV-2相似、由其他物種感染人類且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新興傳染病,每年發生機率約2.5%~3.3%,推估未來25年內,發生類似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機率達47%~57%。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興傳染病一定會發生,爲了強化我國因應措施,參考美國區域新興特殊病原治療中心的設置方式,在臺大醫院、臺北榮總、成大醫院3家醫學中心,成立「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措施。

曾淑慧說明,針對伊波拉病毒感染、新型A型流感、馬堡病毒出血熱等嚴重後果傳染病,有需要時會轉送到3個示範中心進行治療。示範中心組成團隊,擔負特殊病源照護相關醫療防疫、優化軟硬體設施、導入智慧醫療技術、建立標準化照護模式,並訂有緊急應變計劃。

爲了驗證我國面對特殊病原傳染病病人收治的應變機制,及收治流程可能發生各種狀況處置的恰當性,今日(7)由臺大醫院揭開序幕,辦理首場國外返臺疑似特殊病原傳染病病人收治演練。

本次演練由臺大醫院副院長張志豪親自帶領內科、感染科、急診及重症照護相關單位人員,實地操演,同時邀請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臺北區副指揮官廖俊星、及成大醫院主任李南瑤等人到場交流,對演練過程提出建議,完善相關應變機制。

曾淑慧表示,疾管署會持續與3家示範中心合作,成大、北榮實地演練將於今年9月8日、9月19日陸續舉辦。過去雖有SARS、新型流感相關經驗,但科技日新月異,希望針對特殊困難傳染病,運用智慧科技醫療方式,協助醫護人員及病人做相關處置,提升國內對嚴重急性或新興傳染病病人的應變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