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發生率20年降6成 疾管署目標2035消除結核病

疾管署、中華民國防癆協會今日(24)共同舉辦「都治計劃20週年績優關懷員表揚典禮」。(李念庭攝)

我國去年結核病新發人數共6141人,相較20年前發生率已降逾6成。疾管署2006年起推動「都治計劃(DOTS)」,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全國約有630多名關懷員,每天到個案家中送藥關懷、確保完成治療,使都治計劃得以執行,持續朝「2035消除結核」目標前進。

直接觀察治療(DOTS,音譯爲「都治」)是世界衛生組織倡議最具效益的結核病防治策略之一。我國2006年起推動「都治計劃」,除了醫療院所執行結核病防治照護,也藉由關懷員每日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的關懷服藥工作,陪伴及照顧個案,確保病人完成治療,有效降低抗藥性結核病發生,也大幅減少結核病於社區傳播。

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2024年結核病新案共6141人,發生率爲爲每10萬人口26例,相較推動都治計劃前,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1萬6472人),已降低63%。目前全國約有630多名關懷員,每日執行「都治」關懷服藥任務。

羅一鈞表示,都治計劃邁入第20年,已超過自己在疾管署17年的時間。十分感謝在第一線送藥關懷的關懷員,「他們是大將不是小兵」,每天堅守崗位、不畏艱難送藥到患者手中,颳風下雨使命必達,讓都治計劃得以執行,未來疾管署會持續攜手防疫夥伴,朝「2035消除結核」目標邁進。

疾管署、中華民國防癆協會今日(24)共同舉辦「都治計劃20週年績優關懷員表揚典禮」,首度頒獎表揚60位長期投入結核病防治工作最前線的都治關懷員。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理事長餘明治表示,隨着WHO「十年減半」、「2035消除結核」計劃開展,我國去年結核病人數已降至6141人,難纏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數,也從近500人降至40多人,「都治計劃」是關鍵,每天在第一線的關懷員,更是核心執行者。

榮獲「卓越貢獻獎」、今年63歲的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關懷員陳美色分享,曾服務一名獨居的73歲伯伯,登門送藥時聽見他大聲哀嚎,發現導尿管已脫落、血液混雜排泄物流出,她立刻毫不猶豫協助伯伯清潔身體、止血、送醫;隔天因放心不下,便帶上一碗粥與公衛護理師前往探視,帶給伯伯溫暖與關懷。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關懷員陳美色榮獲「卓越貢獻獎」。(李念庭攝)

陳美色至今投入都治關懷員20年,服務數百名個案,她說,結核病需要每天不間斷服藥,最短治療約半年,或9個月、一年甚至更久,但不少民衆害怕吃藥或擔心副作用,自己的任務,就是陪伴他們克服恐懼、走過這個階段。

疾管署資料顯示,結核病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及老年人發生率較高,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立即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5~10%機會發病。一旦發病,症狀爲咳嗽超過2周、體重減輕、發燒等,目前已有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只要依醫師提供的治療處方規則治療,結核病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