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 找鋼網:3年多虧損超11億,百億估值背後亦有“大煩惱”
輾轉多年後,找鋼產業互聯集團(以下簡稱“找鋼網”)終於離上市之路更近一步。
2月5日,找鋼網通過港交所聆訊,招銀國際、匯豐及瑞銀集團爲聯席保薦人。該公司通過與境外特殊目的收購公司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合併實現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同步發行不超過429,947,966股普通股。
而說起它的上市路,也可謂“一波三折”。2018年6月,找鋼網就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最終並未成功。2023年8月,找鋼網重啓上市計劃,通過與SPAC公司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合併,以De-SPAC模式上市。2024年3月和2024年12月,找鋼集團多次更新招股書。直至如今,找鋼網才終於通過了港交所聆訊。
事實上,深挖其招股書,找鋼網曲折的上市路之後,實則也不乏一些“煩惱”纏身。
營收波動,3年多虧損超11億
據悉,找鋼網歷史可以追溯至2012年3月,彼時其聯合創始人王東、王常輝及饒慧鋼成立了上海鋼富(找鋼網前身),以開發中國的在線鋼鐵貿易服務。
該公司於2019年開始由“重”到“輕”的轉型,並於2022年在中國基本完成其業務的有關轉型。過往找鋼網的收入主要產生自兩種業務模式,即“輕”數字化平臺模式即“重”自營模式。如今,伴隨公司由“重”到“輕”轉型,找港網的業務重心轉移至增強數字化平臺,並提供全面服務以連接價值鏈上的參與者,而非自行擁有產品所有權。
目前,找鋼網的業務以提供綜合服務爲中心,連接價值鏈上的各參與者。而通過連接鋼鐵交易行業的參與者至其數字化平臺,找鋼網率先在中國提供涵蓋鋼鐵交易全價值鏈的一站式B2B綜合服務,包括在線鋼鐵交易、物流、倉儲及加工、SaaS產品及大數據分析。
根據灼識諮詢資料,按2023年在線鋼鐵交易噸量計,找鋼網是中國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
2023年,找鋼網的數字化平臺錄得三方鋼鐵交易噸量達47.3百萬噸,約佔中國三方在線鋼鐵交易總噸量的40%;交易總噸量由2021年的35.6百萬噸增至2023年的49.0百萬噸,複合年增長率爲17.3%。
與此同時,找鋼網的GMV由2021年的人民幣1,872億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1,955億元並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1,370億元增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1,529億元。
至2024年9月30日,找鋼網的數字化平臺連接逾14,800名註冊賣家及逾181,100名註冊買家,均主要爲中小企業。
業務數據穩步增長的同時,找鋼網營收、淨利潤兩大核心財務指標卻表現不佳。
營收方面,2021、2022、2023年及2024年前9個月,找鋼網營收分別爲13.5億、9.05億、11.7億及11.4億人民幣,整體表現較爲波動,其中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32.96%。
淨利潤方面,近年來找鋼網長期處於虧損之中,2021、2022、2023年及2024年前9個月,該公司淨虧損分別爲2.7億、3.7億和4.7億及0.5億人民幣,3年多時間累虧約11.6億元。
衆所周知,鋼鐵行業是一個強週期性和低毛利率特徵明顯的行業,價格透明且交易毛利極低(通常不足1%),對於找鋼網來說,平臺需依賴規模效應實現盈利,但規模擴張需持續投入。若在疊加經濟下行週期,鋼鐵需求萎縮,平臺交易量和利潤無疑承壓明顯。此外,早期爲吸引用戶,平臺可能採取低佣金或補貼策略,但後期提價空間有限,恐也難以覆蓋運營成本。
因此,對於常年虧損的原因,找鋼網也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於往績記錄期間,公司一直專注於投入資源擴大業務規模、擴大買家及賣家基礎、開發及推出新服務以及增強技術基礎設施,從而導致經營開支增加。
高估值背後卻是高負債
作爲國內最大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在“互聯網+”效應的助力下,自面世也來,找鋼網似乎也獲得了不少資本的青睞。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早在2011年,找鋼網便完成了A輪融資,獲真格基金、險峰長青基金投資。2018年,該公司完成最後一輪融資,估值飆升至79.3億元。截至截至目前,找鋼集團已完成六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經緯中國、IDG資本、華晟資本、雄牛資本、紅杉資本、險峰長青、真格基金、首鋼基金等多家基金機構。
在此次De-SPAC交易中,找鋼網投前估值繼續上升,達到100.04億港元,較2018年最後一輪融資時79.3億元的估值依然有所上漲。
據找鋼網聆訊後的資料披露,合併後該公司股權架構分別爲——王東持股13.32%,王常輝持股爲2.84%,饒慧鋼持股爲3.05%,找鋼網旗下創投機構Fatcat持股14.63%,堅石投資與堅石天匯合計持股8.69%,險峰:持股約8.05%, 經緯持股約7.64%,真格持股約4.48%,IDG持股約3.71%,紅杉持股約3.14%,PIPE投資者合計持股約4.53%。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找鋼網在資本市場備受青睞的,但公司高估值背後卻是高負債隱憂。
據招股書數據披露,2021年至2024年前9月,該公司錄得負債淨額分別爲59.63億元、63.14億元、64.38億元、64.91億元,處於資不抵債狀態。與此同時,同期公司錄得流動負債淨額分別爲63.42億元、67.44億元、68.49億元及69億元。
另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找鋼網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4.36億元,恐無法覆蓋短期負債,公司資金流動性壓力不容小覷。
綜上,不難看出,擺在找鋼網當下的頭等大事,顯然緩解公司資金流動性壓力。雖然該公司離在二級市場“輸血”目標更近一步,但關鍵之處還是在於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即如何盈利纔是公司破局關鍵。
長期來看,鋼鐵電商的盈利取決於行業集中度提升、平臺服務能力深化及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然而,在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利潤率偏低的大背景下,找鋼網扭虧恐仍需時間與戰略定力。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