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員加入鬼月大投機行情?朱成志看臺股:輝達股價漲多,主力轉炒題材型小股
臺股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朱成志
AI商機火熱,7月工業及製造業生產指數雙創歷年同月新高,都是連17個月正成長;下半年進入高基期,增幅將趨緩,但8月估10%上下,也不差。同理,臺股8/19創新天價指數24551點,上期點出「川皇想吃臺積電豆腐」,結果美國政府入主Intel 10%,雖未介入臺積電,但麻煩多,「漲幅」有限,OTC指數今年曾一度大跌28%,8月漲速加快,到27日大漲9.4%,今年只小跌0.8%,上期點出:「迎戰農曆七月、新舊小鬼換檔」,「漲勢」還沒完,只是大股換小股!
輝達GB200熱銷,但8/27財報也面臨高原期比較,下一季成長有限,盤後一度跌5%!之前黃仁勳8/22突然來臺,主推以Blackwell平臺驅動的Jetson Thor「機器人新大腦」,AI運算能力提升7.5倍,能源效率提升3.5倍,售價3499美元,若訂購超過千組,優待價2999美元;但先前Jetson Orin售價才只有1499美元,大多數廠商都希望AI晶片便宜,nVidia 拚命提升效能,拉高售價,但股價已漲多了,居然要啓動600億美元股票回購,看來再漲也有限了!
新的Jetson Thor加速通用機器人時代到來,包括Meta、亞馬遜、Boston Dynamics、Aqility Robotics等大咖都已採用,如同美國4大CSP搶AI晶片做軍備競賽一樣,引爆「輝達機器人概念股」大漲,而許多「無人機」和「機械人」類股都很近似,各路主力熱炒許多題材型小股,這是小鬼當家的月份。
輝達2014年即已推出多款機器人晶片,但機器人事業營收才佔約1%。近期汽車和機器人事業整併爲同一部門,單季營收年增率高達72%。Jetson Thor晶片用在機械人,也能用於自駕車,稱爲Drive AGX晶片,搭載專爲汽車調校的Drive OS作業系統。
林百里8/26強調「金孫達明要上市『登大人』,廣達爺爺最開心」。達明是臺灣第一家協作機器人品牌,不再拚製造成本低搶代工,廣明是達明的母公司,達明是全球前三大協作機器人廠商,是全球第一家同時結合「協作機器人+視覺+AI」的機器學習公司,全球銷售1.8萬支機械手臂,近日推出首臺國產人型機器人:「TM Xplore I」,林百里打80分,搭載Jetson Orin平臺。廣達1999年上市,廣明在2002年上櫃,達明2025年9月上市,8/27一天狂漲5成,2天連創天價突破700元大關,但上半年只賺0.4元,人型機械人概念股的P/E高到不可思議。
Google在Hot Chips 2025大會展示全新AI平臺運算效能,宣佈新AI平臺全面導入液冷散熱系統,臺廠供應鏈健策、奇𬭎、勤誠8月紛創天價,汽車零組件劍麟也跨入伺服器散熱。 Google明年推出的第七代AI TPU平臺「Ironwood」架構,包括最高含9,216顆晶片、192GB HBM記憶體,AI時代都拚高階不怕貴,就怕功能不夠好,才能創造一堆飆股及那麼多檔千金股。
IP股王世芯-KY股價又突破4000大關,幫AWS打造3奈米制程自制AI晶片,預計明年首季量產,後續也將開始有2奈米制程案件。又攜手鍺矽光子技術業者Artilux 光程研創,打造AI應用超低功耗光子互連平臺,世芯-KY也有矽光子CPO概念,將挑戰去年創的天價4565元,CPO 8月創天價的光通訊股已有環宇-KY、上詮、光聖、波若威四檔了,光聖將挑戰下一檔千金股,類股看多。
從2023年1月的每股人民幣54.15元谷底算起,不到三年時間,大陸AI晶片股「寒武紀」大漲26倍,上半年營收人民幣28.81億,年增43倍,淨利潤人民幣10.38億,去年Q4開始轉虧爲盈,連續三季獲利,且逐季大成長,8/27一度搶下股王寶座,貴州茅臺是長期A股「股王」,這次「王者交替」,AI晶片取代民生消費,突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大變革。
大陸拚AI晶片自制,上海目標在2027年時將AI等資料中心使用的半導體的自給率提升到70%以上,北京目標喊100%更高。蘋果等主要資料中心所在地的貴州貴陽則要求新設施90%晶片要來自中國,而川普要求抽成15%才能賣到中國的H20晶片,北京一直以疑似有「後門」程式爲由,已正式封殺進口,不利nVidia。
9/18~20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規模比上屆成長逾25%,最大主題是「臺美合作」。美國急需「非紅供應鏈」,邀請漢翔帶頭的臺灣無人機供應鏈組國家隊赴美投資,漢翔上半年只小賺0.01元,前七個月營收年減17.7%,但在亞利桑那州廠房已完成裝機,連飆2根漲停到60元;無人機指標股雷虎由4月48.9元飆到184元天價,中光電由6 月52.8元,飆到去年127.5元天價;和大集團總裁沈國榮入主邦泰,也宣佈全力切入無人機及機器人,神盾集團也宣佈跨入,大家都來湊熱鬧。
AI就是搶商機,馬斯克告蘋果、OpenAI 指控聊天機器人市場不公平競爭,9月iPhone 17上市,蘋果與OpenAI的「排他性安排,使得ChatGPT成爲唯一導入iPhone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封鎖市場以壟斷,美商自己競爭火熱,美中拚AI更激烈,川普天天放話,怪招連出,但9月FED降息已明朗,臺股漲勢如8月號萬寶月刊波浪圖看多,生技股王康霈*8/26正式納入MSCI指數,主力炒高倒貨給被動型ETF,總市值炒到3000億以上,還原股價超過4200元以上。而即將IPO的硼中子捕獲治療器禾榮科,算是大型醫材股,興櫃已炒到近千元,估計生技股也將加入這場鬼月大投機行情之中。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