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攜手政大推動路殺防治 10處生態廊道串聯友善棲地

▲新北攜手政大推動路殺防治,學生設計食蛇龜警示標誌,提醒用路人減速慢行。(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下同)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新北市農業局爲提升道路生態安全,今年於石碇區增設3處生態廊道,結合排水涵洞打造動物專用坡道,提供龜類、蛇類、蛙類等小型野生動物安全穿越通行空間,避免誤入車道造成路殺事故。同時,農業局也與政治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合作,在周邊道路設置由政大學生設計的「食蛇龜」警示標誌,提醒用路人減速慢行,兼顧交通與生態安全。

農業局表示,自2018年起已陸續規劃10處生態廊道,包括涵洞、坡道及警示標誌等,今年於石碇新建的3處分別爲「竹坑道路1、2號斜坡廊道」及「塗潭巷過路廊道」,爲全市第8至第10處生態廊道。此次設施採用自然石材與植被設計,並在排水系統出口增設金屬結構坡道,使動物能沿涵洞順利爬升至地面;雨季能維持排水功能,乾季則提供安全通行路徑。後續也將依動物使用狀況評估防滑、遮蔭及導引等設計需求,使廊道更貼近野生動物習性。

▲石碇生態通道結合排水與棲地設計,道路邊排水溝成了動物的安全通道。

除了工程建設,農業局亦積極推動教育與社區合作。近期於石碇永安社區舉辦「與龜同行:路殺防治與食蛇龜保育工作坊」,邀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蔡繼鋒分享食蛇龜、柴棺龜的路殺防治經驗,將保育意識延伸至家庭及社區。同時,農業局也在新店、土城、石碇等地校園辦理路殺防治課程,累計約600名學生參與,學生以實例學習並操作「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將保育理念落實於生活。

農業局長諶錫輝指出,新北生態資源多元豐富,市府已完成10處生態廊道,未來將依調查結果持續評估適合地點與設施樣態,打造更符合動物需求的客製化生態廊道,實踐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陸地生態」精神。他強調,市府也會持續推動環境教育及路殺防治理念,並結合農路改善工程,讓野生動物與人類都能安全使用道路,共創友善共生的城市環境。

▲排水涵洞出口設置金屬結構坡道,兼具排水與動物通行功能。

▲農業局於今年於石碇區永安社區辦理「與龜同行:路殺防治與食蛇龜保育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