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殯葬革新 借鏡星國經驗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後排中)23日率民政局團隊拜會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就殯葬管理與城市環境永續交換意見,尋求能夠引進的經驗作法。(新北市民政局提供/柯毓庭新北傳真)

高齡化社會來臨,新北市在殯葬相關設施、設備上不足顯然成爲一大考驗,爲借鏡他國規畫,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率民政局團隊參訪新加坡多處殯葬設施,23日拜會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就殯葬管理與城市環境永續交換意見,尋求能夠引進的經驗作法。

劉和然率團參訪新加坡殯葬設施,包括翡瓏山聖所、新加坡殯儀館、萬禮火化場、光明山普覺寺、蔡厝港墓園及新加坡富貴集團紀念館等處。劉和然談到,在新加坡期間拜會駐新加坡臺北代表處與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及參訪新加坡公、私立殯葬設施,可以觀察到新加坡當地的喪葬文化與我國有許多不同之處。

他說,新加坡殯葬服務就多元宗教文化提供不同方式,一般在親人死亡後到辦理告別式完成約3天,約佔70%,告別式地點除了在殯儀館外,也很多在組屋1樓辦理。新加坡當地遺體不作冰存,遺體防腐處理。告別式不會特別挑選日子,不像臺灣民衆會挑選「好日子」。

另外,新加坡寺廟可提供放置牌位、骨灰骸櫃位服務,也設置火化設施,需要經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同意。在新加坡最大的公營火化與骨灰存放中心萬禮火化場,已增設自動化火化系統,遺體送達火化場後,至火化完成均透過自動引導車提供全程服務。家屬無需在場等待,可於指定時段回到火化場,透過QR Code系統領取骨灰罐。

在環保葬部分,新加坡於2021年開始推動,有別於目前新北市植存方式,家屬可於撒土區將骨灰拋撒後,再以水澆灌,使骨灰充分滲入土壤。海葬部分,則由政府指定區域,骨灰放置於特殊材質容器,在海上可漂浮約20至30分鐘後慢慢沉入海底,撫慰家屬心靈。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歡迎新北市團隊來訪,雙方交流,透過經驗分享提供相當大的幫助;劉和然也歡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未來能到新北市政府參訪,讓兩個城市殯葬政策一同正向發展。

民政局補充,新加坡殯葬服務規畫已呈現現代化與精緻化,尤其萬禮火化場兼具現代科技服務及良好治喪空間,成爲值得其他城市借鏡的典範,期望藉由新加坡成功經驗,爲新北市制定殯葬政策及設施改良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