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ICS 壽險接軌更嚴格 明年RBC必須達200%才能銜接

金管會16日公佈壽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新制,2026年起RBC須達200%法定標準才能銜接。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昨(16)日公佈壽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新制,2026年起RBC須達200%法定標準才能銜接。全臺僅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標,保險局長王麗惠坦言,制度確定後將與三商壽磋商具體增資承諾,承諾補足資本缺口,纔可接軌ICS。

三商美邦今年6月底RBC僅154%,且已連續七期未達200%,爲市場唯一低於門檻者。

TW-ICS新制重點

依金管會規劃,若三商壽要銜接ICS,必須先承諾補足RBC到200%,才能獲准適用「15年淨資產過渡措施」與「五年超借額度」。

所謂「淨資產過渡15年」機制,是指在接軌後,業者可分15年認列資產跌價損失與保單責任準備金增加,相當於取得一筆「15年期的資本緩衝貸款」。

而「五年超借額度」則針對超過基準適足率部分,以五年期補足。換言之,只有符合RBC 200%門檻者,才能享有這段緩衝期。

一旦三商壽的增資承諾未經金管會覈定,即喪失過渡資格,屆時將直接依新制ICS評價資產與負債。若清償能力比率偏低,將觸發監理行動,對三商壽財務與收購評價都構成重大壓力。

壽險圈指出,金管會除將審查三商壽的增資計劃與可行性,也須評估若承諾未達標,後續是否仍可維持過渡或超借額度,這將直接影響三商壽ICS計算基礎。

也因相關條件尚未明朗,將讓潛在買家難以精準估值,收購案後續變數勢將升高。

王麗惠強調,「達200%是銜接ICS的前提條件,要拿這個條件經覈准,才能用過渡措施。」她進一步指出,金管會覈定的承諾必須具體、可執行且具時效性,若規畫模糊或時程拖延,「拖太久的承諾不能算數」,將不予覈定。

三商壽若要從154%提升至200%,需提出明確的增資時程與來源。待金管會核可後,視同RBC達200%,再依ICS比率計算過渡期。

若過渡前ICS爲75%,則從75%到100%的25%可分15年補足,超過100%部分則須於五年內完成。

市場人士指出,ICS新制導入後,壽險業將面臨更高的資本要求。2026年起的半年報(8月底公佈)將首次揭露各公司ICS實際比率,屆時壽險業真實資本體質將無所遁形,也將成爲觀察增資進度與整並壓力的關鍵指標。

金管會表示,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的資本要求較RBC制度更爲嚴謹,有助於提升強化外部投資人與國際評等機構對保險業健全度的信賴,惟金管會考量國內業者面臨資本要求上升的挑戰及實質負擔能力,兼顧理想與可行性,並衡酌國際經驗及鄰近國傢俱體作法,規畫相關過渡措施,給予保險業者15年過渡期間,使制度落實於我國市場條件之下,達到穩步實施與務實推進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