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故事的細節,纔是動人的關鍵

我們常聽人說:「這故事真感人!」但如果接着問:「哪裡感人?」有些人會回答是結局,有些人則會提到某個情節。然而,真正讓人難以忘懷的往往不是整體劇情或結果,而是故事裡那些細膩的細節:一個場景的氣氛、一段對話的弦外之音、一次情緒的轉折。這些細節,纔是故事真正打動人心的關鍵。

場景:讓讀者「走進去」

比起單純交代場景,有畫面的描寫更能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

A:她坐在房間裡,焦急地等着消息。

B:她坐在微微晃動的舊木椅上,手裡緊抓着那封已經皺巴巴的信。此時牆上的鐘滴答作響,就像心跳一樣急促。

哪一段話讓你更有感覺?生動的場景描述不只是說明角色「在哪裡」,而是可以讓讀者走進故事裡,感受椅子的晃動、信紙的質感、鐘聲的節奏,甚至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體會角色所處的世界。

對話:聽見角色的「心」

對話,是角色情緒的出口,也是讀者情感的入口。好的對話不只是交換訊息,更是令讀者身臨其境,揭露角色內心。

媽媽指着我的鼻子說:「你這次考試居然只考第二名?」

我按下內心的酸澀,回道:「妳只在乎這個嗎?」

這段對話背後藏着的,是一種委屈、一種不被理解的心情。這樣的敘述比起「我覺得媽媽不懂我」的說明句,更具情感張力。

情緒轉折:讓故事「活起來」

情緒的變化,是角色最立體的時刻,也是最能強烈觸動讀者的敘述。

一開始他表現得無所謂,說着:「我習慣了。」但當他看到那張小時候的照片時,突然沉默。然後,眼眶紅了。眼淚像突如其來的雷陣雨,砸落在地,濺起一圈圈沉重的迴音。

這些轉折讓角色不再是文字構成的人,而是能夠「活起來」。當讀者能感受到角色的情緒轉折,也就更能與之建立連結。

故事的結局,固然重要,但真正會讓人留下記憶的,往往是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曾經在某個場景中一起緊張過,在某段對話裡心酸過,在某次情緒轉折一起呼吸過。因此下次寫故事時,請先別急着告訴讀者「發生什麼事」,試着用這些細節開始敘述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