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力打造 教研共贏生態
近年來,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初中部積極探索,全力構建“有組織的校本教研體系”,營造“共建·共生·共享”的教研生態。
主題教研課題化
一些學校的教研課看似熱鬧,但教研主題缺乏對教學改革關鍵議題的關照,與學校的育人特色和改革重點脫節,部分教師對教研存在畏難情緒。
爲破局,學校組織部分科組用課題研究的模式推進主題教研,成效顯著。很多教師接受了系統科研訓練,鍛鍊了科研思維,更加註重實效。這些有益經驗在全校迅速推廣並不斷迭代優化。隨着各科組常態化開展主題教研,學校逐漸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機制,確立了“學科育人”的總課題,爲各科組指明方向。
“有組織的校本教研體系”有效破解了教師教研主題與學校發展方向脫節的問題,教研活動從“零散、分散”的狀態轉變爲“規範引領下的自主探索”,教師教研目標更清晰。
構建教研教學互促流程
新教師不擅長將校本教研成果轉化爲教學實踐。爲此,學校設計“1+8教師研修套餐”,構建教學教研相促進的流程,引導新教師熟悉課標、研讀文獻、形成教學思路,再進行教學設計、說課講課與反思,並鼓勵新教師總結經驗形成微課或論文。
爲形成協同作戰的文化,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教師進行分工:年輕教師側重於夯實基礎,資深教師則側重於提煉主張、撰寫論文。同時,學校將“同課異構”拓展爲“1—N—1”主題教研模式,圍繞同一主題整合多節課並開展深入研究,提升教學質量。
實踐證明,主題研究有效推動了教師專業成長:新教師一進科組,就會跟隨老教師承擔教研任務,快速養成良好習慣;各科組每年選定重難點去攻克,更加聚焦教學實際問題。此外,教師在規範引領下自主探索和創新實踐,生成了不同的教學模型與項目。
建設資源支持體系
在“點對點”師徒幫帶中,新教師獲取的經驗和資源相對零散,爲此,學校通過資源庫建設、專家指導、外出學習等構建了多維度、全方位的資源支持體系。學校建立的共享資源庫內容豐富,包括優秀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案例、家庭作業庫等,有電子版和紙質版,教師可以隨時查閱、使用、更新。
當教師或科組遇到超出能力範圍的難題時,學校會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資源支持,積極邀請外部專家提供專業指導。學校還會綜合考慮某些教研需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優化資源配置,引導教師、科組將教研重點對標學校教研目標,形成協同發力的良好態勢。
(作者系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副校長,寶中初中部黨總支書記、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7日 第04版
作者: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