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財政林業協同發力 共促生態建設新突破

大象新聞記者 許繼彬 通訊員 孫琳琳

今年以來,三門峽市財政局與林業局深化部門協同,以“擴綠、興綠、護綠”爲抓手,聯合申報多個項目,累計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58億元,同比增長82.6%,資金規模創歷史新高,助力生態建設與綠色經濟實現雙突破。

擴綠築基,精準保障生態基底

錨定省委“森林河南”建設目標,將林業現代化納入市委“新河文山農”五篇大文章核心板塊,因地制宜,適地適綠,強力推進山區生態屏障建設,圍繞秦嶺東麓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戰略,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160萬元實施10.4萬畝營造林工程;聚焦國土綠化提質需求,獲取中央財政投資6818.56萬元,實施人工造林0.4萬畝、森林質量提升5.6萬畝、森林撫育2.85萬畝。使生態底色更加濃綠,生態屏障更加厚重,經濟發展承載能力更加強勁。

興綠強鏈,雙線織密安全防線

針對三門峽市森林資源豐富、防火壓力重的嚴峻形勢,在“人防+技防”的基礎上,將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作爲守護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的“生命工程”,林業局科學規劃森林防火應急道路96.53公里,財政局做好“中央+地方”兩級保障機制,獲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826萬元,通過項目建設讓森林防火“險路難行”到“暢行無阻”,以防火應急道路爲紐帶,織就了一張守護綠水青山的“安全網”,更鋪就了一條生態惠民共富的“振興路”。

護綠增效,雙向驅動長效發展

在打造森林安全防線的同時,目前兩部門正聯合推進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門峽段)、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溼地保護與監測設施建設項目實施,爲崤函大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增添了諸多生機。隨着兩個項目的順利實施,國家級保護區“三位一體”管護體系日臻完善,溼地智慧監測平臺高效運行,科技賦能重點物種動態追蹤與棲息地精準管護逐步全覆蓋,有力推進了三門峽市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爲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全面築牢自然生態屏障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