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的樑文峰,中學時的樑文峰,大學時樑文峰,成就了DeepSeek
2025年新年第一個春雷,就是樑文峰的團隊深度求索發佈了DeepSeek,震驚了硅谷,震驚了世界。
樑文峰的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的爆發。
一,小學時的樑文峰
樑文峰1985年出生於廣東吳江市覃巴鎮,父親和母親都是鄉村小學老師。從小跟隨着父母轉戰各個鄉村小學,他上過多個小學。
父母是老師,對樑文峰也給予了厚望,希望他將來考上大學,走進大城市裡。在農村小學,樑文峰當然能夠進最好的班,選擇最優秀的老師,每個老師對樑文峰也都特別的厚愛。
放學後,父母又成了樑文峰的家庭教師。
父親是小學數學老師,他發現,樑文峰對數學特別敏感,數學題一說都會,一點都通,數字在他眼裡,好像有神奇的魔力,樑文峰常常沉浸其中,他特別喜歡數學。
每天晚飯後的家庭時光,不是電視劇的喧囂,而是父親拿着粉筆在舊木桌上演算數學題的身影。這種浸潤式的教育方式,讓他在小學三年級時就展現出對數學模型的特殊敏感,能用火柴棒搭建立體幾何模型解釋太陽高度角變化。
喜歡是最好的老師,小小的樑文峰,憑藉其數學天賦和勤奮努力,在小學階段就展現出非凡的才華,他多次在數學競賽中獲獎,成爲學校“數學小明星”。
老師曾經對樑文峰的父母說:“好好培養吧,這孩子簡直是數學天才,將來了不得!”
二,中學時的樑文峰
樑文峰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粵西名校——吳川市第一中學,開啓了他初高中階段的學習之旅。
在吳川市第一中學,樑文峰的數學天賦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他不僅在課堂上表現優異,還積極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和學術活動。他的數學老師曾這樣評價他:“樑文峰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遠遠超出同齡人,他有着敏銳的數學直覺和嚴謹的邏輯思維,這使他在解決複雜數學問題時遊刃有餘。”
因爲喜歡,樑文峰開始自學數學。當同學們對初中數學還沒有弄明白的時候,他已經提前自學完了高中數學課程,甚至開始自學大學數學。
這絕非一般人所能夠做得到的,樑文峰啃高中數學的時候,遇到難題,他請初中數學老師指導,當自學高中數學乃至大學數學的時候,初中數學老師也輔導不了他,他就找高中部的數學老師請教。
樑文峰這種超前學習能力,爲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樑文峰家裡有一臺飛躍牌收音機,被他拆裝了30多次。
中學老師回憶,說樑文峰學習聰明,善於總結規律,初三數學錯題本上,函數壓軸題旁寫着 “此題型本質是梯度下降法的二維投影”,讓人驚歎。
樑文峰性格文靜卻不刻板,注重勞逸結合,學習娛樂兩不誤。在吳川一中完成初高中學業,一直是學校裡的尖子生,數學建模是他的愛好,課題實驗、足球運動,他都樂在其中。
高中階段樑文峰更是優秀,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特別是數學成績,沒有下過前三名。
高中期間樑文峰自創“問題解決日誌”,將每天遇到的難題按數學模型分類整理,形成獨特的思維訓練體系。這種源自基層教育環境的自主探索精神,後來成爲他突破技術壁壘的重要方法論。
2002年,17歲的樑文鋒以吳川一中“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浙江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啓了他在學術領域的深耕之路。
三,大學時的樑文峰
樑文峰在浙江大學讀完本科,接着讀研究生。
樑文峰在浙江大學校園裡,如飢似渴地汲取着專業知識。每一堂課他都全神貫注,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無論是複雜的編程理論,還是抽象的算法模型,他都能深入鑽研,力求理解透徹。
課後,他常常泡在圖書館,查閱大量的學術文獻,從經典著作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他會主動向教授請教,與同學們熱烈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尋求答案。
大一時,他就加入了學校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參與到一個圖像識別的科研項目中。在項目中,他負責算法的優化和調試工作。面對海量的數據和複雜的算法,他常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反覆測試、調整參數,不斷嘗試新的方法。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改進,他終於成功優化了算法,提高了圖像識別的準確率,爲項目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二時,樑文峰參與了一項關於自然語言處理的科研項目,旨在開發一個智能翻譯系統。他負責構建語言模型和訓練數據的處理工作。爲了提高模型的性能,他深入研究了各種先進的算法和技術,不斷優化模型結構。
在訓練數據的處理過程中,他遇到了數據質量不高、標註不準確等問題,但他沒有退縮,通過自主研發的數據清洗和標註工具,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開發的智能翻譯系統在測試中表現出色,能夠實現多種語言之間的準確翻譯,得到了學校和業界的高度認可。
在大學期間,樑文峰還多次參加國內外的科技競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同場競技。在一次國際大學生編程競賽中,他所在的團隊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題目難度極高,時間緊迫,其他團隊都在爭分奪秒地編寫代碼。樑文峰憑藉着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冷靜的心態,帶領團隊成員迅速分析題目,制定解題思路。他充分發揮自己在算法設計方面的優勢,高效地編寫代碼,同時與團隊成員密切協作,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最終,他們的團隊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浙大求學期間,樑文峰積極投身於各類學術活動,尤其熱衷於數學建模競賽。他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思維方式,迅速在學術圈內嶄露頭角。每一次競賽都是對他能力的嚴峻考驗,而他總能憑藉出色的表現脫穎而出,贏得衆人的讚譽。
大學時,他抱着《模式識別》《神經網絡原理》等英文原版書在實驗室熬到深夜是常事,2009年碩士畢業論文是《基於低成本PTZ攝像機的目標跟蹤算法研究》。
樑文峰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我認爲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第一,小學、中學和大學,是興趣驅使樑文峰成長,他很早就有了數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天賦。高考志願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始終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成就了今天的事業。
第二,樑文峰很早就有職業的積累,從本碩到工作,始終在深耕發展,這也使得他的職業目標感很強,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清晰的目標併爲之努力。
第三,樑文峰每一步都走得紮紮實實,不繞彎路,他找到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走別人擅長的路。
樑文峰的求學之路,對今天的學生應該有所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