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宿便清到腸道變色 1類瀉藥害黑腸症 醫教判斷
造成黑腸症主因是長期或過量服用某些會刺激腸道蠕動的瀉藥。(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過度依賴瀉藥,可能造成黑腸症。醫師黃鬱純指出,長期服用含有蒽醌類成分的瀉藥或保健食品,會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變黑,這些產品常會以幫助排便、清宿便、體內環保等名義販售,購買時可留意是否含有番瀉葉、大黃、蘆薈、鼠李皮等成分。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黃鬱純在臉書粉專指出,黑腸症是指大腸黏膜因色素沉澱而變黑的狀況,主要成因是長期或過量服用某些會刺激腸道蠕動的瀉藥,最常見的的是含有蒽醌類(anthraquinones)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鼠李皮。
黃鬱純表示,上述瀉藥成分會刺激腸道黏膜,導致細胞凋亡。這些死亡的細胞會被巨噬細胞吞噬,而巨噬細胞內的脂褐素累積,就會讓腸道黏膜看起來變黑。含有蒽醌類成分的瀉藥或相關保健食品,常會以「幫助排便」、「清宿便」、「體內環保」等名義販售,必須多留意。
黃鬱純指出,黑腸症通常被認爲是良性、可逆的,當停止服用刺激性瀉藥後,腸道黏膜的顏色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但過程可能需要數月至一年。此外,長期使用此類瀉藥,也可能造成腸道功能依賴,無法自行蠕動、加重便秘問題。
黃鬱純指出,蒽醌類在日本被廣泛使用,若到日本藥妝店選購,可以留意下述日文或英文名稱,包括大黃(だいおう,Rhubarb)、番瀉葉(センナ,Senna)、蘆薈(アロエ,Aloe)、鼠李皮(カスカラサグラダ,Cascara sagr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