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腸中風 膽囊炎易誤診腸胃炎

第三屆「預防醫學 腸識講座」1日登場,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發表專題演說。(範揚光攝)

腸道好人不老!當發生消化問題,輕則休息一下就痊癒,重則需要手術,若延誤治療恐有致命風險。旺旺中時第三屆「預防醫學 腸識講座」1日盛大舉行,第一場專題講座邀請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主講「腸治久安、肝膽齊照」。

方躍霖說明,消化系統是身體的第二大系統,僅次於皮膚,它也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系統,如果腸道不好,免疫力會跟着變差。消化系統包含消化道和消化腺體,前者是食物和糞便的通道,後者則負責將食物大分子變成小分子,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

腸道健康的關鍵在於「通與不通」,如果正常飲食且排泄順暢,就沒有問題。方躍霖說,當發生輕微消化問題,通常休息一下、吃清淡一點就好,但嚴重可能需要手術,甚至會引發敗血症等致命情形。

方躍霖說明常見需要手術的消化疾病,例如闌尾炎,常被誤稱爲盲腸炎,若右下腹痛劇烈須留意,有些人甚至等到闌尾破裂才就醫。膽囊炎近年越來越盛行,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發炎,容易誤診爲腸胃炎,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至於缺血性腸病變,常發生在老人家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當血栓發生在腸子,就是俗稱「腸中風」,需要切除好幾公尺的腸子,如切除超過70%就是「短腸症」,需要終生打點滴。初期胃潰瘍可使用藥物治療,但若忽視不管,直到胃穿孔,只能透過手術修補,嚴重者甚至需要切胃。

另外,大腸直腸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也不能輕忽。方躍霖提醒,千萬不要以爲肛門出血就是痔瘡,許多病人一檢查就發現是大腸癌,如果沒有及時就醫,而是自行購買痔瘡藥膏,恐延誤治療。

隨着醫療科技進步,從傳統開腹手術到微創手術,提供患者多樣選擇。方躍霖說明,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少、恢復快,其中腹腔鏡手術器械較不符合人體工學,靈活度較低,因而發展出具備3D視野、穩定鏡頭、可轉彎器械的機器手臂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