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會議 校長常「公親變事主」

全國教師反映校事會議濫訴嚴重,教師不堪其擾,校長調解糾紛時,夾在親、師中間常「公親變事主」。有校長遭老師抱怨未維護師者尊嚴,更有校長隨口說「愛之深責之切」,被家長投訴「師師相護」,遭記申誡。

全教總調查全國1萬多名教師,9成67教師要求廢止「無差別受理校園投訴機制」,容許匿名投訴、無調查限制的校事會議,成爲校園濫訴根源。

彰化有國中生不滿老師糾正,失控拿學用品砸老師,甚至揮拳毆打,校長私下勸老師「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師不滿校長未維護爲人師表尊嚴,校長左右爲難,最後以家人罹病爲由,申請退休「不如歸去」。

中部有國小教師處理「生對生」霸凌事件,忘關麥克風致全班聽見,家長不滿申請性平調查。教師願道歉,但家長對方式、時間、場合有意見,校長建議以和爲貴,教師不高興,家長也揚言提告,校長無奈選擇退休。

另有國小教師以「愛的小手」懲誡學童,被申訴體罰。校長認爲沒造成傷勢,緩頰說「愛之深、責之切」,家長申訴校長「師師相護」。經校事會議調查,校長記申誡乙次,當年考績乙等。

彰縣校長協會近期辦研習,加強校長與教師、家長溝通技巧,避免調解反惹禍上身;該協會建議比照幼教模式,將生對生以外案件交縣府教育處調查,但遭駁回。

桃園資深校長說,校事會議召開頻率提高,甚至某校半數老師都遭投訴。另有校長說,校事會議流程冗長,調查最長4個月,教師身心煎熬,也讓問題更復雜。

臺中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林碩傑說,校事會議接受匿名檢舉,教師一旦被調查可停聘,若調查不成立,因停聘損及的研究加給、考績、年終獎金等都無法恢復,應增過濾與賠償機制。教育基層建議,地方政府應增設法務專員,加速處理流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