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36億引爆危機!胡亦嘉態度軟化 守得住街口金融版圖?

一場突如其來的查封行動,引爆了街口支付的信任危機;恐打亂胡亦嘉正積極架構的金融版圖,這場與泰山的官司是否影響擴大?外界都很好奇。(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7月10日下午,臺北地方法院至臺灣第2大電子支付—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簡稱街口金科)執行查封,卻發現公司5個帳戶幾近歸零,現場一個員工都沒有,連招牌都被移除。消息傳出後迅速在社羣媒體發酵,用戶們羣起教學如何轉移存款、關閉帳戶,就怕血本無歸。「就算查封不幹街口支付的事,也會被擠兌搞垮吧?」引爆信任危機。

事情要回溯兩年前,時任泰山董事長詹景超以36億元收購街口金科四成股權,但隨後就被以龍邦董事長劉偉龍所組成的新團隊逐出泰山董事會,該交易也在今年遭地院判決交易無效,街口金科須返還泰山款項。

從查封到擠兌爆信任危機

7月9日,街口金科負責人胡亦嘉接受採訪時反嗆泰山和地院,堅稱交易合法、資金使用合理,強調全案已上訴;但7月10日臺北地方法院執行查封時,胡亦嘉「技術性迴避查封」的做法,反使「掏空、脫產」疑慮升溫。

7月11日過午,主要電商與零售通路接連停用街口支付,風暴愈滾愈大。逼得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緊急出面說明,還請出金管會穩定軍心。傍晚,蝦皮、momo與PChome等電商雖然恢復使用,但截稿前家樂福、麥味登等仍暫停使用街口支付。

7月11日深夜胡亦嘉終於軟化,在社羣媒體上道歉,指出「街口電子支付,是由金管會管理之金融機構,有健全的管理機制,用戶、商戶的所有金流,只能由保管銀行運作,全部信託,街口或任何人都無法去碰觸到,是絕對安全的。希望一些不實的說法,可以停止。也十分感謝很多商戶,不被不實的傳言所影響。」他也說,「街口金科雖已上訴2審,但會立刻積極與泰山公司尋求解決方法,期望能不用繼續對簿公堂,儘快解決雙方歧異。」

然而,街口支付解除警報了嗎?一位電支業者觀察:「電子支付依賴場景、會員與數據,如今街口面臨場景與會員流失,無法賺取手續費也無法累積數據,這是極爲嚴峻的問題。」

多重壓力恐影響IPO

《財訊》雙週刊指出,由於街口支付長期藉優惠補貼政策,吸引消費者在街口支付裡面儲值。但這次臺北地方法院試圖查扣街口金科在臺新銀行的投資款時,發現公司帳戶歸零,引發消費者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