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期區分鮮乳被美認為「反WTO原則」! 酪農:會抗爭到底

明年7月起,經農業部認證的國產乳纔可稱爲鮮乳,進口液態乳將標示爲「牛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逢70週年,今天舉辦乳業政策及我愛臺灣鮮乳運動。自明年7月起,經農業部認證的國產乳纔可稱爲鮮乳,進口液態乳將標示爲「牛乳」。酪農表示,面對美國認爲我以效期區分鮮乳的作法違反WTO的國際貿易原則,「確實很擔心,但會和美國抗爭到底。」

臺灣乳業歷經2019年COVID-19疫情造成原物料大漲墊高酪農經營成本,2025年又面臨臺紐貿易協定全面零關稅的挑戰,在立委、行政院食安辦、農業部、衛福部、消基會、酪農及乳業協會努力下,重新規範國家標準CNS3056「鮮乳」定義,未來經農業部認證的國產乳纔可稱爲鮮乳,進口液態乳將標示爲「牛乳」, 該標示新政將於明年7月起正式上路。

中華民國入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過去進口牛乳和本土鮮乳讓民衆混淆不清,國外進口到臺灣的牛乳起碼就要35天,怎麼會是鮮乳?今年4月在行政院食安辦統合下,把鮮乳重新定義,經農業部認證的國產乳纔可稱爲鮮乳,保存期限超過14天的只能標示爲牛乳。

至於鮮乳定義的改變,是否會被美國認定違反WTO不歧視及最惠國待遇等貿易原則?方清泉說,如實標示、公平競爭有什麼問題?美國不能抹滅食品安全和民衆知的權利,會和美國據理力爭,抗爭到底。

雲林高健駱農聯誼會長、中央畜產會乳價評議委員張正傑說,對於美國認爲標示的改變是非關稅貿易障礙,自己非常擔心,臺灣對美國的談判確實有很多無力感,現在也不知道最後會怎麼樣,今年又突然跑出一個對等關稅談判,希望政府以不變應萬變,也不希望被美國強壓臺灣。

張正傑表示,由於臺灣民衆對美國鮮乳也有一定的接受度,明年如好市多的美國牛乳要怎麼標示,以及對等關稅下的價格如何調整,但消費者要怎麼選擇都不會有意見。

另紐乳零關稅進口後,有出現牧場離牧的情況,張正傑表示,近年駱農確實有減少,一來酪農年事已大,或是小孩不願接手等,因此牧場收掉不見得和紐乳零關稅進口有關,以前酪農戶最多可達1300多戶,現在約530多戶,但整並下生乳產量沒有明顯減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