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赴歐演說過程保密 賴總統多次開會掌握進度
副總統蕭美琴7日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發表演講,今天返臺在桃機國賓門發表談話。記者黃仲明/攝影
副總統蕭美琴應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赴歐洲議會發表演說,今天上午返臺。外交官員透露,外交部長林佳龍一個月前獲悉這項邀請,賴清德總統全力支持並主持籌劃會議,下達「讓蕭美琴順利走進歐洲議會演講,說明臺灣可爲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的目標;全案接洽高度保密,直到最後一刻蕭美琴才知曉是親赴歐洲議會演說。
外交官員表示,蕭美琴由林佳龍陪同進入歐洲議會,以「臺灣是世界在動盪變局中可信賴的夥伴」爲題發表演說,創下我國副元首訪問非邦交國的新紀錄,凸顯臺歐關係邁入新階段;面對中國在國際進行各種認知作戰與外交打壓,賴總統向外交部下達「打團體戰、精銳盡出」的指令,「只要有機會,務必全力促成前總統蔡英文、前副總統陳建仁以卸任元首身分出席國際場合」。
回顧全案背景,蕭美琴應IPAC歐洲議會共同主席Miriam Lexmann及Bernard Guetta邀請發表演說,據瞭解,林佳龍一個多月前獲悉IPAC擬邀請我國副元首與會演說的訊息後,向賴總統報告並獲全力支持。
官員指出,事涉機敏,爲確保蕭美琴順利成行,直到行程規畫完備,且相關單位評估與許可都完成後,才向蕭完整報告;在賴總統主持專案行前會議前,蕭美琴都以爲是透過視訊方式演說,直到最後階段才得知她將親赴布魯塞爾會場。
官員指出,外交團隊過程中嚴防中國施壓,一度傳出中方掌握動態並向歐盟抗議,讓外交團隊戒慎恐懼;賴總統全程掌握狀況,給予多項指示,併爲此設下「讓蕭美琴順利走進歐洲議會演講,說明臺灣可爲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的目標。
官員點出與過去不同之處,他說,過去臺灣在交涉高層訪歐行程時,往往面臨對方基於諸多考量委婉表達難處,然而這次相關單位甚至主動詢問「有何處能提供協助」,可視爲臺歐關係實質進展的重大訊號。
官員指出,林佳龍上任外長以來四度訪問歐洲,還在聯大期間赴紐約出席非官方周邊活動,奠定信任與溝通基礎,綜合賴總統的價值外交理念,以及林佳龍推動的三鏈戰略,臺灣積極對歐洲傳遞「臺灣能夠做出貢獻」的訊號,使歐洲各國對臺態度產生明顯改變,促成我國副總統的訪問,也拓展未來臺灣元首外交的更多可能性。
林佳龍在稍早前透過臉書表示,能夠讓臺灣的聲音在歐洲議會殿堂被清楚聽見,是臺灣共同的榮耀,當蕭美琴站上歐洲議會的講臺,很多人都流下眼淚,他相信在這段時間的努力與突破所建立的新模式之上,臺灣與歐洲將持續拓展更多合作與交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