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發表演說 蕭美琴:全球繁榮有賴強韌、自由的臺灣

▲IPAC年度峰會布魯塞爾登場,副總桶蕭美琴前進歐洲議會發表演說。(圖/取自IPAC官方社羣)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2025年「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副總統蕭美琴出席大會,並以「Taiwan:A Trusted Partnerina Volatile World」爲題發表演說。蕭美琴提到,蓬勃發展的民主、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角色、負責任的國際夥伴,這三點證明臺灣對於世界至關重要,「臺灣之所以重要,並非因爲我們是脅迫的受害者,而是因爲國際體系的完整與全球的繁榮,都有賴於一個強韌和自由的臺灣」。

蕭美琴演說全文如下:

感謝IPAC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來到歐洲議會與各位會面。這對臺灣人民來說意義重大。從3年前我在華盛頓特區爲IPAC舉辦一場宴會與各位的首次會面,到後來在臺北重逢,再到今天在布魯塞爾與各位再聚,我始終感受到我與IPAC間獨特的連結。而這份連結,源自我們對於守護民主價值和永續和平的共同使命感。

此刻,我帶來臺灣人民對各位的問候。而我站在這裡,不僅代表臺灣的政府,更代表一個深深信守相同民主理念、與世界各民主國家議會脈動相連的社會的聲音。

在這個日益分裂、動盪、威權主義崛起的時代裡,我們這場聚會所傳達的意義格外重要:民主國家彼此縱然相隔千里,也從不孤單。不但我們在價值上不孤單,在挑戰中不孤單,更重要的是,在維護共同價值的責任上,我們比肩同行。

共同的基礎:臺灣與歐洲

既然我們身處布魯塞爾,讓我先談談臺灣與歐洲的關係。我們或許在文化和歷史上有所不同,但我們的夥伴關係奠基於深厚的共同基礎。

我們都有多元的社會,重視公開的討論、政府的問責、公平的選舉,以及信仰與言論的自由。我們堅信真相不應由演算法或獨裁者所決定,同時國際規範不是可以任意挑選的選項,而是和平共存的基石。

歐洲在戰火中捍衛自由,臺灣則在壓力下建構民主。這些不同的歷史導向了一個有關和平、尊嚴與韌性的共同承諾。

我們的民主並不完美,但它是開放的。民主不會壓制異議,而是讓異議引領改革。民主不畏懼透明,而是以透明爲需求。民主不要求對強人效忠,而是效忠於法律與人民。

作爲民主國家,我們相信自由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能帶來繁榮與成長。自由驅動創新,公平與開放的貿易促進合作。這些並非口號,而是民主國家在追求安全與進步時的戰略基石。

共同面對的挑戰

這場年會不僅是一個歐洲的論壇—更是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時刻。它匯聚了來自各個地區的成員,大家共同認識到開放社會所面臨緊迫而共同的挑戰。

我們都面臨着日益擴張、相互勾結與不斷演進的威脅與挑戰,包括:

•軍事施壓與灰色地帶脅迫行動

•網路攻擊與假訊息操作

•以經濟手段作爲施壓工具,迫使政治屈從

•基礎設施破壞—無論是實體或數位層面

•意圖破壞社會團結與公衆信任的外來勢力干預

諸多上述的威脅來自於國家行爲者。他們運用同一套劇本,圖謀透過分化、破壞穩定與詆譭民主體系來擴張其影響力。

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正處於一場長期的競爭之中—這場競爭的目的不是爭奪主導權,而是爲了維護一個以和平合作、以非武力或脅迫手段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

全面性的安全:全社會韌性

面對中國在區域中日益擴張的軍事與安全壓力,臺灣致力於持續提升國防投資,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國防支出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但我們也深知,安全不僅關乎軍事力量,反而起源於國家內部的韌性。

在這個世界的某些地區,人們稱之爲「全民防衛」(Total Defense);而我們稱之爲「全社會韌性」(Whole-of-Society Resilience),這意味着必須動員社會各個層面—從網路防禦與緊急應變,再到公民社會的準備。

我想在此舉出一些有關我們所共同面臨挑戰的鮮明案例。在2023年,連接臺灣本島與外島的海底電纜遭到切斷,導致通訊、資料傳輸與緊急服務中斷。我國攸關數據管理與民衆通訊的機構與網絡,每日遭受持續性的網路攻擊。而這樣的事件,也在世界各地不斷髮生,包括在布魯塞爾。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我們在韌性上面臨的試煉,有賴我們共同的合作來加以因應。

因此,臺灣正積極推動:

•建構備用衛星通訊系統

•訓練社區的緊急應變能力

•強化基礎設施抵禦網路和實體攻擊威脅的能力

•投資能源韌性與智慧電網

•發展強化媒體識讀和批判性思考的公民教育。

我們也連結地方與中央政府、民間企業、以及公民機構協調應變計劃,因爲不論我們是在應對挑釁行動或天然災害,團結使我們的力量倍增。

我們願與不同的夥伴分享和相互學習,因爲當我們共同合作時,我們彼此的社會將更加強韌。

經濟韌性:共同的優先任務

接着,讓我談談經濟韌性,這是我們共同的優先議題。近年來,在全球受到疫情、供應鏈中斷及地緣政治壓力的衝擊下,我們清楚認知到,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臺灣與其全球夥伴正致力推動供應鏈的多元化,投資戰略性產業,並降低系統脆弱性。

以半導體爲例:早在1980年代,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就是臺灣指標晶片製造商—臺積電(TSMC)的主要創始股東之一。如今,臺積電已在歐洲各地投資並展開合作,建立起涵蓋晶片設計、材料供應及高階工業設備的強韌供應鏈。

這些不僅是單純的商業交易,而是彼此相互補強的努力,無法由單一公司或國家獨力完成。歐洲仍爲臺灣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我們正攜手打造一個以信任、透明與民主價值爲基礎的可靠科技生態系。

然而,半導體僅爲全球經濟韌性的一部分,臺灣正與全球夥伴合作,在其他關鍵領域強化可信賴的生態體系,包括關鍵藥物原料、生醫產品、能源科技、人工智慧、軍工產業、跨世代通訊等。

上述這些優先事項並非抽象的口號,而是建構全球經濟安全及韌性的基礎。尤其我們正邁入人工智慧時代,此等事項更顯重要。

臺灣的貢獻不僅止於製造領域—我們帶來的是高標準、開放的夥伴關係,以及深厚的技術專業。我們深信,下一代全球供應鏈必須具備透明性、安全性,並與民主價值相契合。

爲何臺灣對世界至關重要

讓我明確地說:臺灣不僅具有重要性—更是全球關於和平、繁榮與民主未來對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臺灣之所以重要,有至少三個核心的理由:

一、臺灣有蓬勃的民主制度臺灣證明了民主能在亞洲茁壯發展。儘管面臨內外壓力,我們仍持續舉行自由選舉,維護公民自由,並在社會中支持多元共存。我們以行動證明,只要人民擁有選擇的自由,民主就能成爲一條可行之路。

二、臺灣是全球經濟的關鍵要角臺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緊密網絡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我們生產的晶片與零組件,驅動着各位使用的手機、汽車、醫療設備與國防系統。同時,臺灣也製造支撐人工智慧資料中心運作的電腦與伺服器。正如井形彬教授(Akira Igata)所強調的,兩岸的穩定不僅是區域議題—更是全球繁榮的基石。臺灣在維護和平與確保這條關鍵航道經濟穩定運作方面的角色至關重要。

三、臺灣是負責任的國際夥伴儘管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臺灣依然挺身而出。我們在全球各地積極投入人道援助、災害救援、公共衛生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即使未必在國際組織中有席次,臺灣仍堅守並遵循國際標準。有臺灣的參與,全球的努力更加堅韌有力。

臺灣之所以重要,並非因爲我們是脅迫的受害者,而是因爲國際體系的完整與全球的繁榮,都有賴於一個強韌和自由的臺灣。

行動呼籲

各位IPAC的成員,一直和臺灣站在一起。我們也期待在至少以下的四個面向,深化彼此的合作:

一、貿易與科技合作:建立可信賴的供應鏈,擴大在人工智慧和數位治理的對話,並投資培育民主創新的人才,以共同爲下個科技時代,形塑標準和規範。

二、全社會韌性:就國防、網路安全、基礎設施、災害救援、避難設施、反制假訊息和公民準備等分享最佳實務經驗,以確保我們的社會不僅受到保護,更已做好準備。

三、包容的全球參與:就如各位已經在做的,請繼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等國際組織,同時,也請共同反制那些以扭曲和錯誤詮釋歷史文件來不公平阻礙臺灣國際參與的作爲。

四、臺海和平:請堅守人類共同的價值準則,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明的原則—禁止以威脅或武力手段解決爭端。臺海和平對全球穩定與經濟延續至關重要,而國際社會對任何企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爲所表態反對至關重要。

這些並非施予的恩惠——而是建設性的夥伴關係。一個更強韌的臺灣,代表着更穩定的印太地區;而穩定的印太,則意味着一個更安全的世界。

結語:共同建構未來

幾個月前在臺北,IPAC成員送我一幅「得道者多助」的書法作品,這句話是來自古代哲學家孟子的箴言,意思是「順應正道便能得到許多幫助」,明確指出正義、公道、正直的力量將必然贏得廣泛的支持與援助。

當談到國際參與,對於臺灣人民來說總是困難重重。臺灣始終致力於成爲世界上的一股良善力量,並對各位長期以來的支持,我們表達誠摯的感謝。

我們不僅只求生存—更要讓民主茁壯發展。我們不只是捍衛現狀,而是在塑造我們所期盼的未來—一個自由的人民與社會更加聯結、更加團結、更有能力,且當然更爲強壯的世界。臺灣已準備好與各位攜手合作。讓我們共同確保,自由不僅得以延續—更能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