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赴港上市傳聞再起 中概股迴流加速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5月14日,有消息稱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計劃以保密形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其在美股交易的ADR盤前一度大漲17%。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市場上就已傳出小馬智行考慮赴港進行二次上市的消息,當時該計劃仍處於初步探討階段。如今再度傳出相關進展,顯示小馬智行的港股上市計劃或已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小馬智行此番加快赴港上市步伐,或與當前中概股迴流潮加速有關。近期,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曾明確表示,將加強跨境監管合作,打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環境,支持優質中概股迴歸內地和香港市場,保障企業在境外市場的正當權益。

與此同時,香港方面也在加快吸引創新科技企業赴港上市。5月6日,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聯合發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進一步爲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便利。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一項舉措,是允許這類企業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小馬智行此番計劃以保密遞表方式赴港上市,正好與這一新政不謀而合。

針對上述傳聞,《中國經營報》記者就小馬智行赴港上市計劃及其主要考量向企業方面進行求證。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迴應稱“不予置評”。

保密形式赴港IPO

小馬智行近期被曝擬以保密形式申請在香港上市,這一動向被認爲與當前中概股迴流潮的加速密切相關。

這一趨勢的最新信號,出現在5月7日——極氪汽車宣佈啓動私有化並計劃從美股退市,被視爲新一輪中概股迴流的“第一槍”。就在同一天,吳清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明確表示,將加強跨境監管合作,打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環境,維護企業在境外市場的正當權益,並支持優質中概股迴歸內地和香港市場。

事實上,中概股迴流的討論由來已久。2020年至2022年間,中概股在美股面臨潛在退市風險,曾一度引發全球投資者對中美監管衝突的高度關注。儘管相關退市危機最終得到暫時緩解,但不少企業仍選擇主動規避風險,啓動赴港上市或從美股退市的準備。

2025年以來外部壓力再次加劇。2025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佈《美國投資優先備忘錄》,提出可能限制美資投資中國企業,並重提《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此後,美國前白宮官員納瓦羅在4月公開表示,不排除再次推動中概股大規模退市的可能。這一系列政策信號加劇了市場對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安全性的擔憂。

目前,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致可分爲三類:一是已在港交所實現雙重主要上市;二是完成二次上市;三是尚未在港交所上市。其中,阿里巴巴、京東、本站等龍頭公司已率先完成港股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而拼多多、富途控股、亞瑪芬體育、滿幫、唯品會等仍僅在美股上市,不少也在籌劃赴港上市事宜。

據天風證券研報分析,香港仍是未在港交所上市的中概股迴流的首選目標。研報指出,當前大約有近30只中概股符合港股迴流條件,若全部實現上市,預計可帶動港股市場約1%的日均成交額增長。

爲迎接這一潛在機會,香港已在制度層面積極佈局。近年來,港交所不斷優化上市制度,放寬第二上市與雙重主要上市的門檻,並着力簡化審批流程、優化市場結構,以提升整體市場效率。

2025年5月6日,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聯合發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面向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更加便捷的上市通道。新機制中尤爲引人關注的是,允許企業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這恰恰與小馬智行當前傳聞中的赴港計劃高度契合。

不僅如此,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在4月中旬公開表示,已要求港交所和證監會提前做好準備,確保當中概股希望迴流時,香港成爲首選上市地。

在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愈加複雜之際,香港正試圖抓住中概股迴流的窗口期,而小馬智行的動向,或許正是這一趨勢的一個縮影。

自願延長鎖倉540天

就在小馬智行被曝擬以保密形式申請香港上市的同一天,公司兩位創始人同步宣佈,將自願延長所持股份的鎖定期540天。

5月14日,小馬智行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主席、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及聯合創始人兼CTO樓天城,已分別簽署《自願延長股份鎖定期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二人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及相關證券將在IPO鎖定期原有基礎上,額外延長鎖定期540天。

此次延長期涉及110828股A類普通股及81088770股B類普通股,合計約佔公司總股本的22.9%。這一比例顯示出公司創始團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高度認同,也體現了在關鍵轉折節點上管理層對市場信心的穩定作用。

彭軍表示:“此次自願延長鎖定期,體現了我們對小馬智行長期戰略及商業化路徑的堅定信心。當前,公司正處於Robotaxi規模化量產與部署的關鍵階段。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承諾,增強投資人對公司未來增長潛力的信任,推動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樓天城則從技術角度補充道:“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技術已持續取得突破,我們的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基於100%車規級零部件打造,顯著降低了成本,具備大規模量產的條件。延長鎖定期,是基於對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的深度驗證,也表達了我們繼續推動全球自動駕駛落地應用的決心。”

公司方面指出,在當前自動駕駛行業進入商業化加速期的背景下,兩位創始人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期,具有重要的市場示範效應,有效迴應了市場對Pre-IPO階段投資者可能減持的擔憂,穩定了投資者情緒。

(編輯:趙毅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