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與流量競爭,美團、抖音本地生活下沉市場策略

隨着一二線城市市場的逐漸飽和,下沉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成爲美團和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爭奪的焦點。本文將深入分析美團和抖音在下沉市場的競爭策略,探討兩者在用戶需求、商家痛點、風險挑戰等方面的差異,並展望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 / BEGIN / ————

美團和抖音,在本地生活各自找到了確定性。

如今將這種確定性延伸到商家、地域的競爭。誰到想找到對方的一絲縫隙,撕開一道口子,去拿到更大的市場。

美團的基礎盤是高頻剛需的餐飲,以及酒旅等業務,以及圍繞配送體系生產的到家外賣與即時零售業務。商家構成上,中小商家成爲主要組成部分。

抖音的基礎盤是綜合類目,其它類目只要不掉隊,抖音就能在本地生活佔據較大的市場,走出自己的本地生活的路子。

而這部分,是美團難以涉及的。

隨着一二線城市滲透率逐漸見頂,下沉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成爲美團與抖音的必爭之地。雙方依託不同的商業模式——美團的“貨架邏輯”與抖音的“內容邏輯”,展開了一場關於效率與流量的對決。

從模式本質看,兩者的競爭實爲“確定性需求”與“非計劃性需求”的覆蓋能力之爭(見下表)維度美團(貨架邏輯)抖音(內容邏輯)用戶需求確定性需求(搜索驅動)非計劃性需求(興趣驅動)用戶決策目的明確→搜索比價→下單 隨機瀏覽→興趣激發→衝動消費 商家痛點排名競價成本高 內容創作成本高核心指標轉化率、復購率曝光量、點擊率 最優場景高頻剛需(外賣、日常服務)低頻高客單價(旅遊、體驗類服務)風險同質化競爭、價格戰內容質量波動、用戶信任度不足

面對下沉市場,美團與抖音各自給出解法。

1. 美團的“供應鏈+數字化”下沉組合拳

通過美團優選佈局縣域倉配網絡,覆蓋2000餘個縣城,對下沉市場中小商家實施“零加盟費”政策,並推出簡化版數字化工具(如“美團管家”收銀系統)。以及和分衆合作,搶佔下沉市場優質用戶。

美團的下沉是組織體系與能力的外延。

2. 抖音:連鎖化是下沉市場的解法

抖音的本質是內容平臺,他能做到就是通過內容觸達用戶,而整個商業模式也是建立在內容基礎之上。

7億的日活,就是抖音下沉的底氣。

抖音如何下沉,給流量給政策給激勵;誰來做,連鎖化品牌來做。

抖音本地生活流量分發邏輯,讓連鎖化的品牌有天然的優勢。門店越多,視頻的邊際成本越低。你在成都發一條視頻,只要我在喀什有門店供給,用戶都可以通過這條視頻購買。

連鎖門店下沉,帶動抖音本地生活下沉。抖音的下沉是流量體系的外延。

下沉市場並非簡單的“低線複製”,而是需要重構“人-貨-場”關係。美團與抖音的競爭,本質是移動互聯網兩種終極形態——工具與內容的對決。

短期看,美團需用內容激活流量,抖音需用履約留住用戶;長期看,雙方或將走向“貨架與內容雙引擎”模式。

值得警惕的是,這場戰役的成本最終可能轉嫁給商戶(競價排名與內容營銷雙重支出),平臺需在增長與生態健康間找到平衡點。

面對下沉市場,抖音和美團各自給出了策略,但這場「戰役」短時間沒有結果。‍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陳罡Pro,作者:陳罡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