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智能家居:被指“碰瓷”,高管IP化利弊幾何

【建博會上“小雷智能家居”引爭議,探討高管IP化利弊】前段時間,建博會上一家名爲「小雷智能家居」的企業引發網友熱議。不過,它和雷軍、小米並無關係,該品牌所屬的廣東小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1月,老闆姓雷。 雖其招牌字體與「xiaomi」字體相似,但從社會風俗看,名字也算合理。雷科技2014年成立時定位智能家居新媒體,現聚焦AI硬科技,多平臺有超千萬訂閱粉絲。 說「小雷智能家居」碰瓷雷軍和小米有些過分,雷軍形象與小米高度綁定,是高管IP化結果。所謂高管IP化,是將創始人或核心高管形象人格化、標籤化。 雷軍是國內高管IP化的代表,其形象與小米構建了閉環。但當雷軍IP擴張,消費者會產生「過耦合」現象,覺得帶「小雷」字樣的品牌是碰瓷。 企業熱衷高管IP化,是因其比外部代言人效果更好、更可控。一方面能打造平易近人企業形象,如雷軍爲小米SU7車主開車門;另一方面高管與企業利益綁定,可規避代言人「翻車」風險。 馬斯克是全球高管IP化極端案例,他通過X製造輿情影響企業股價。但高管IP化並非易事,不少品牌口碑崩塌與之有關,如董明珠與格力的案例。 雷軍IP難以複製,其建立基於長期主義人設和小米的體系化建設。而很多失敗案例是隻凹人設不做體系,高管與品牌不匹配。並非所有老闆都適合當企業代言人,老闆出鏡前應慎重。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僅作參考,不涉投資建議,使用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