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總部所在地放大招!上海黃浦力推互聯網內容生態“由鏈成圈”
7月15日,《上海市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正式推出,明確在楊浦、黃浦兩區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並出臺激勵優質內容創作、健全產業配套服務、開放內容創作場景、完善職業發展通道等九條扶持政策。
當天,上海黃浦區也推出配套舉措,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MCN機構(爲內容創作者提供策劃、製作、營銷等相關服務的機構)在黃浦紮根發展。
“我們拿出‘真金白銀’對紮根黃浦的創作機構和創作者給予支持。”黃浦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羣華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此次政策供給主要集中在流量、內容、變現、服務四個方面,黃浦區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的落地,進一步激發創作者紮根黃浦的熱情。
她解讀說,根據此次發佈的政策,黃浦區將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MCN機構在黃浦紮根發展,依據其影響力及集聚優質內容創作者情況,最高給予500萬元補貼,並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MCN機構積極申請納入上海市重點文創企業名錄庫。
對於個人創作者,黃浦區吸引優質內容創作者入駐,對符合市人才引進標準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創作者,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給予落戶資格;符合“優質內容創作者”標準的人才,將按照相關引進培育實施辦法給予獎勵,最高可以達100萬元;此外,還會有一定數量的安居額度,給予人才安居補貼。
朱羣華對界面新聞表示,“我們從政策上鼓勵優質原創內容創作,根據作品綜合情況給予獎勵,還將聯動小紅書等互聯網平臺企業爲優質內容提供流量支持。”
2013年,小紅書在上海市中心的一棟居民樓裡誕生,從幾份海外購物攻略開始的興趣分享、互聯網代購起家。如今,小紅書已形成了一個共生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生態鏈。
依託小紅書強大的上下游企業集聚效應,黃浦區正加速推動內容創作產業由“鏈”向“圈”深化發展。
朱羣華透露,一方面,黃浦區將向創作者開放區內歷史建築、文化設施、節展賽事等資源,爲內容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黃浦素材”;另一方面,黃浦區還將通過創作者的傳播力,爲金融、消費、文旅、演藝、科創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注入流量動能,形成良性循環。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佈的政策也明確提出,黃浦區將打造內容創作特色載體,爲入駐的創作者提供共享辦公、行業交流等空間,配備直播間、錄音室、攝影棚等共享設施。
朱羣華告訴界面新聞,無論是頭腰部創作者,還是處於成長期的內容創作者,都可以依託這個空間載體,低成本創作優質內容,並近距離接觸平臺方。
“我們將拿出外灘最優質的地段資源作爲特色載體,提供的共享辦公空間、專業直播間等‘硬件’。”朱羣華說,同時,黃浦還將與政務服務、融資貼息、網信支撐等“軟件”形成無縫銜接。
界面新聞從黃浦區獲悉,位於九江路69號的外灘FTC將於近日啓用,黃浦區將其打造符合區域產業特色,集趣味性、潮流性與創造力於一體的互聯網內容生態圈,吸引優質內容創作機構與潛力創作者。
小紅書也將在外灘FTC打造開放創作者學院、種草學院、電商學習中心三大官方培訓資源,並開展互聯網營銷人才職業能力認證。
小紅書向界面新聞透露,未來將推出一系列專屬扶持和服務,具體包括,全年千億級別的專屬流量將定向輸送,爲優質創作者提供廣闊的曝光空間,推動其快速成長。此外,小紅書還將爲優質創作者舉辦政策規則解讀、創作靈感指導、垂類內容創作等主題的線下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創作者的創作水平與綜合能力。
此次發佈的政策明確,黃浦區將創設“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職業序列、推進職稱評審等舉措,爲從業者提供清晰的職業路徑與身份認同。